发表时间: 2025-01-22 09:25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作为胶东地区节庆必不可少的民俗食品,花饽饽一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临近春节,制作花饽饽的面点师傅们早已开启了“忙年”模式,其中带有蛇年元素和吉祥寓意的花饽饽备受消费者青睐。
春节临近,在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鲜晓食食品有限公司里,麦香氤氲,面点师们正忙着制作各种 手工花馍。金蛇送福、事事如意、鸿运当头……这些寓意美好的花饽饽,在保留面食健康美味的基础上,造型多变,品类丰富、惟妙惟肖,受到消费者的喜爱,销量更是直线上升。
青岛西海岸新区鲜晓食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小食不小品牌创始人唐思玥:“这是我们今年专门为蛇年设计的一款花饽饽,它的名字叫做“蛇来运转圈”,寓意着什么呢?团团圆圆,是不是特别吉利,这里是两条蝴蝶锦鲤,象征着年年有余,这里是蓝白的福字祥云,寓意着吉祥如意,下面是一个小的元宝蛇,是不是非常可爱,寓意着财源广进。”
“90后”姑娘唐思玥与姐妹们共同设计出了蛇元素花馍,受到不少消费者喜爱。她告诉记者,从12月初开始接过年订单到现在,已经发出去的有五六百单了,随着订单的增多,每天制作各种花饽饽大约二千多个,仍然不够卖,天天都处于爆单状态。因为是纯手工制作,每做一锅,包括造型、发酵、醒发、蒸出来到放凉打包,一款花饽饽至少需要五六个小时的时间。
青岛西海岸新区鲜晓食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小食不小品牌创始人唐思玥:“财神到,财神到,别小看这个财神,这需要我们四五个熟练工,三四个小时才能做出来,你看细节直接拉满,手里抱着的元宝,包括帽子上的小元宝,包括身上的小铜钱、小元宝,真的希望大家在新年里有满满的福气和满满的财气。”
唐思玥说,虽然在产量上纯手工的跟机器的没法比,但是她跟小姐们做的是有温度的面点,希望把匠心注入蓬松绵软的花馍中,让滋味留于更多人唇齿之间,才能使这一传统美食久久飘香。
青岛西海岸新区鲜晓食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小食不小品牌创始人唐思玥:“我觉得制作花馍的意义,不仅在于制作美食,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还有技艺的传承和文化的弘扬。”
如今,花饽饽已变身为胶东生日宴会、嫁娶典礼、节日庆贺中的潮流单品,成了名副其实的“香饽饽”。如今大家对健康越来越重视,花饽饽不仅要做的好看,还要更好吃,更健康。
青岛西海岸新区鲜晓食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小食不小品牌创始人唐思玥:“我们所有的颜色不用色素,不用果蔬粉,都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把它榨成果汁放进面粉里,今年我们升级到了内蒙河套地区的有机小麦面粉,就是为了让大家吃到每一口都能够更加营养,更加健康。”
除了老一辈的传承人外,如今青岛西海岸新区涌现出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像唐思玥一样热爱非遗花馍的“巧姑娘”“巧小伙”,他们将传统文化和现代审美融合,得到了新一代消费者的追捧和喜爱,探索出一条条“ 新老”融合的好路子。
青岛西海岸新区鲜晓食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小食不小品牌创始人唐思玥:“咱们现在对于民族文化的自信是越来越强了,所以我们也是受益者,大家对花馍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了,截至到腊八,我们已经完成了去年的销售额,现在都是增长的部分了,订单排产得到小年了,非常的忙,每天都在紧锣密鼓地生产。花馍不仅是一种食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