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漂用品网

老白茶的品饮之选:色、香、味,哪个才是最佳指标?

发表时间: 2019-09-22 06:00

老白茶的品饮之选:色、香、味,哪个才是最佳指标?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中国人做菜,讲究一个“色、香、味”俱全。

对待美食,每一个感官都必须调动起来——

鼻尖,必须有浓烈的香气;眼前,要看见热热闹闹的配色摆盘。

这时,再心满意足地挑起一筷,滋味正好。

唯有如此,感受美食的这件事,才算是做全了。

贴秋膘的时候,忍不住外出,寻觅火锅的滋味。

火锅,将“色、香、味”发挥到极致。

自己选菜、自己挑肉、自己混出最合口味的一碟酱料。

无论是红艳艳的牛油火锅,还是清淡的广式打边炉。

汤底沸腾,食材配料上下翻飞,筷子与漏勺其下,争夺锅中正好汆熟的一点美味。

食材最鲜的那一刹那,裹上酱料,各种味道诚实地反馈在味蕾。

此时,逃不开火锅热腾腾的烟气;盯着一锅荟萃;满齿生香。

怎能不美?

自然,吃罢火锅后,是需要清茶解腻的。

秋季近了,微凉的天气下,老白茶是更随心的选择。

老白茶,也有自己的“色、香、味”讲究。

《2》

色:颜色自然,不黑不红,多有层次

在成为老白茶之前,老白茶只是白茶。⁩

白茶的工艺简单,它的颜色,有迹可循。

新白茶的世界中,春、秋白茶的颜色大有区别。

茶叶的颜色,正是由它所含有的各种色素来决定的。

正常生长的茶叶中,含有大量的绿色色素,常称之为叶绿素。

除了叶绿素,茶叶还含有黄色或橙色的类胡萝卜素红色的花青素等。

这些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其中,叶绿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很容易被阳光、温度所破坏。

因此,它们与不同时候的阳光进行反应,造就了春秋白茶不同的颜色。

春季,茶叶中的叶绿素的含量较大。

此时,叶黄素、胡萝卜素的含量较低,叶片多能呈现叶绿素的绿色。

到了秋季,随着气温的下降,光照开始渐渐变弱。

叶绿素合成受阻,分解后的叶绿素开始得不到补充。

因而秋白茶,叶片中的叶绿素比例降低,带上了深黄浅桐的颜色。

随即,这些叶片便面临工艺的雕琢。

正确到位的日光萎凋,并不会过分改变茶叶的色彩。

在萎凋的过程中,最先剥夺的是茶叶中的水分。

当茶叶内部细胞失水,茶青开始了它最显眼的转变——

从嫩得能掐出汁的绿色,到失去的水分支撑,逐渐蜕变成深沉浓厚的绿色。

茶叶中,失去了水分的叶绿细胞依旧保持着绿色,变得暗沉深邃。

成茶,此时茶叶面临的是时间的冲刷。

优秀的储存,只会让茶叶缓慢陈化、“老去”。

自然陈化的老白茶‍,它的颜色该是多变的。

只以芽头制作而成的白毫银针,它的颜色依旧纯粹自然,白毫银光熠熠。

白牡丹,则颜色较为丰富,带着层次感。

白牡丹的整体色调要比新茶时期黯淡,新白茶时的嫩绿、樱草等浅淡的色彩,在时间的沉淀后,逐渐深邃。

竹青赭色、粽绿带秋,深邃的色泽诞生,但都依旧建立在绿色的标准上。

而老白茶中,数量较多的老寿眉,色彩更加斑斓。

黄栌黛绿,竹青乌‍金,它们斑驳地交织。

这斑斓的色彩,是从新白茶时期的斑驳变化而来,整体色泽,比寿眉新茶时期更深。

色彩的变化,是因为茶叶中的叶绿素氧化、水解成茶褐素和茶红素。

再观察老白茶,有分辨老白茶的一个小指标——黄片。

那是蜡质丰富的茶叶,受限于蜡质层覆盖,故而转化缓慢。

即使成为了老茶,依旧透着分明的黄绿。

一室白茶,观察它们的颜色,能看清它们生长加工储存的轨迹。

知晓白茶的产区,便懂得它们翠绿娇嫩茶叶中的丰厚内质。

了解白茶的工艺,便了解这深绿浅绿,究竟是来自怎样的加工过程。

色,是感受老白茶的一部分。

色,更是买到优质老白茶的重要指标。

《3》

香:药香、陈香、草木香、难得枣香

“色”,已经观察完全。

随即,便是感受老白茶最吸引人的地方——

变化多端,自成一格的香气。

茶树鲜叶中,有以苯甲醇、苯乙醇、芳樟醇及其氧化物、 水杨酸甲酯、 橙花醇、 香叶醇、 橙花叔醇等为配基的糖苷类香气前体。

它们往往有一个统称——芳香醇类物质。

芳香醇类物质,从茶叶萌发的时候开始,便是茶叶香气的主要来源。

随着工艺、储存,它们与氧气,与⁨酶物质不断进行反应。

故而,从新白茶到老白茶,茶香更迭,馥郁迷人。

新白茶的香气,是以草木清新的香气为主基调的。

清爽、清鲜,令人心旷神怡,花香清雅,浓郁多变。

而老白茶陈化,香气丝丝缕缕发生变化——

药香,开始出现了。

常人听起药香,便想到中药刺鼻的苦味,或是西医药片,苦如黄莲的滋味。

但中药药材本身,并不是苦味为主的。

茶友如果有机会走进配药房,干燥清雅的药香会冲刷你的认知。

它多变而厚重,成熟而动人。

白檀、沉香、藁本、当归……有的沉郁,有的清雅,它们是草木的本香。

嗅闻老白茶的药香,好似走进一间中药药房。

香气好似一张网,将人重重笼罩。

新奇,却又甘香舒适。

药香已然先声夺人,随后,陈香、草木​香也不逞多让。

陈香,是老白茶干茶中常出现的一种香型。

这也是一种最难描述清楚的香气类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它是植物经历时间陈化后散发的清香,叶片脉络中透出时光的痕迹。

它与草木鲜嫩的清香相对应,是植物老去干枯后的标志。

在难得的时候,老白茶占据了品质优秀、茶饼形态、储存优秀这三点。

此时,枣香,便出现了。

枣香是老白茶中鲜少出现的一种香气。

它孤傲甜蜜,只眷顾那些品质优异而陈化优秀的老白茶饼。

大多数储存良好的白茶,往往只可闻蜜饯香。

枣香,是老白茶优秀的见证。

干茶时期,枣香浅淡,是一种大枣蒸⁩熟透后渗透而出的温暖香气。

它来自于茶叶中的果糖果胶,与时间进行氧化陈化后的成果。

若非品质极其优秀的白茶,其物质不足以沉淀成这般枣香。

若非茶饼形态,果糖和果胶难以蜕变成甜蜜枣香。

故而,枣香在老白茶中,可遇不可求。

这些自然而迷人的香气,才是老白茶诱人的茶香。

闻香,是品茶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鉴茶的一大方式。

若是偶遇酸、涩、霉味的老白茶,茶叶品质,必然存疑!

《4》

味:甘润醇美、汤感饱满。

⁩从新茶到老茶,老白茶的滋味,发生⁡了味蕾可证的变化。

茶汤,从淳和到醇厚。

滋味,从鲜爽到甘醇。

茶汤的稠度增加,汤水愈发醇厚,源自白茶内物质悄无声息的演变。

白茶的丰厚内质,遇上了氧气和酶的帮助,多年陈化,逐步变化。

内物质的交锋,既改变了茶汤的浓稠度,也改变了原本的汤色。

其中,茶叶的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逐年下降,茶多糖变化不大。

消失的物质,化成黄酮类化合物新生,带来了新的滋味口感——

茶汤稠度上升,鲜爽的滋味⁧蜕变,变得甘醇饱满。

白茶的茶汤随着年份的增加,愈发醇厚。

晃动,仿佛凝固的果冻,浮在茶汤表面的小气泡,因为茶汤稠度久久不散。

茶汤柔软,拂过你的舌尖味蕾,唇齿留香,甘甜的回味分明。

自然陈化的老白茶,冲泡过后的汤色变化,更是有迹可循。

从第一冲开始,色彩从浅桐色逐渐过渡到浅琥珀色,由浅及深,赏心悦目

老白茶,应有滋味绝妙。

不该有的滋味,则需要茶友一一认清——

梅子味、巧克力味、杂味霉味,都是老白茶变质或者做旧老白茶的滋味。

做旧的白茶,汤色从一开始便是深沉的红。

它们经历了最为粗暴的工艺,一切步骤只为变色。

伤痕累累的茶叶毫无内质,茶香消散。

这时啜饮,茶汤刺激你的舌尖,莫名的苦涩刮过你的味蕾。

微妙的茶水,滑过喉咙时还带着可疑的卡壳感。

若是老白茶受潮霉变,届时,杂味异味都将侵蚀你的味蕾,令你苦不堪言。

老白茶的珍贵,在于时间流逝,而滋味更妙,蜕变出更为美好的模样。

每一年新生的黄酮类物质,新陈化而出的药香、枣香,新诞生的稠滑汤感。

这些,都是时间一点一滴累加而出的。

尝“味”,感受老白茶的内质工艺,更是感受老白茶多年的优秀储存。

好茶,当让人口服心服。

《5》

老白茶的“色香味”,分外纯粹。

它的色调,是在新白茶时期颜色基础上的转变。

它的馥郁茶香,来自于新茶时期的不断陈化。

它的醇厚滋味,需要丰厚内质,需要精湛的工艺,更需要日复一日的精心储存。

从“色香味”,和老白茶来一场美好的相遇。

停下来,看看茶叶,闻闻真正的老白茶茶香,品一品老白茶的滋味曼妙。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惟忧碧粉散,谁解助茶香?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直接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