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1-30 17:21
长久以来,鱼子酱都以顶级奢侈食材的形象示人,价格高昂,令人望而却步。
然而,近年来国产鱼子酱却以亲民的价格走进大众视野,这不禁让人们心生疑惑:真的能实现“鱼子酱自由”吗?
让我们一同踏入鱼子酱的奇妙世界,探寻它的前世今生。
鱼子酱的定义极为严苛,并非所有鱼卵都有资格被称作鱼子酱。
只有鲟科鱼类那经过轻微腌渍的未受精鱼卵,才是真正的鱼子酱。
像我们在寿司中常见的鲑鱼卵、鳟鱼卵,都被严格排除在外。
传统印象中,天价鱼子酱大多来自里海附近的欧皇鲟、俄罗斯鲟和闪光鲟,其中欧皇鲟因濒临灭绝,其产出的鱼子酱价格更是高得惊人。
如今,全球鱼子酱市场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已然成为最大的鱼子酱出口国。
浙江鲟龙科技在其中表现卓越,独占全球35%的市场份额。
国产高级鱼子酱的品质堪称一流,在2011年德国汉莎航空的盲品招标中,国产卡露伽品牌凭借自身的实力脱颖而出,成功成为头等舱的标配美食。
不仅如此,鲟龙科技还为23家巴黎和5家纽约的米其林三星餐厅供应鱼子酱,足见其品质备受国际顶级餐饮界的认可。
与俄罗斯、伊朗等传统产地的鱼子酱相比,国产鱼子酱的价格显得格外亲民。
入门级的西伯利亚鱼子酱,10克的售价大约在100元左右;汉莎航空与杭州G20峰会同款的九年鲟鱼子酱,价格也仅在180元上下。
鱼子酱的历史源远流长,早期它和鲟鱼不过是里海与伏尔加河沿岸渔民的家常食物。
早在公元前4世纪,鲟鱼和鱼子酱就已出现在古希腊人的餐桌上。到了中世纪,它们逐渐登上欧洲上流社会的豪华宴席。
1324年,英国国王宣布鲟鱼归皇室所有,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从沙俄时期到苏联时代,鱼子酱始终是重要的出口创汇商品。
17世纪中期,随着铁路的竣工,阿斯特拉罕与欧洲市场紧密相连。
彼得大帝顺势成立渔业局,充分利用鱼子酱赚取欧洲贵族的财富,国宴上也频繁出现鱼子酱的身影,使其地位在无形中不断攀升。
19世纪之后,里海鱼子酱在国际市场上一跃成为备受追捧的奢侈品,当时里海的鲟鱼渔业主要由苏联和伊朗掌控。
1959年,苏联大规模修建水利发电大坝,却意外导致85%的鲟鱼产卵场关闭。为了拯救鲟鱼种群,人工孵化和繁育技术应运而生。
苏联沿着主要河流建立孵化养殖场,经过数年努力,投放了上亿尾鱼苗,鲟鱼产量在1977年达到了巅峰。
那时,苏联的鱼子酱主要通过法国巴黎的Petrossian SA公司销往西方市场,该公司几乎垄断了整个欧洲市场。
然而,在利益的诱惑下,20世纪80年代苏联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鱼子酱走私案。
不法分子将鱼子酱伪装成鲱鱼罐头,大量廉价出口到西方。
经过克格勃的深入调查,发现这背后隐藏着一个庞大的利益链条,涉及300多名官僚。
最终,涉案人员纷纷入狱,渔业部门副部长被判死刑,部长被解除职务。
1991年苏联解体,里海海岸线被新成立的国家瓜分,野生鲟鱼捕捞行业陷入彻底失控的状态。
偷猎者肆意抢占捕捞配额,鱼子酱走私活动也被黑帮接手。
俄罗斯黑手党和高加索黑帮通过不同的途径将鱼子酱走私到西欧和美国,市场上以次充好、伪造证书等现象屡见不鲜。
直到1997年,国际社会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将鲟科鱼类纳入濒危物种保护公约。
在环境污染、偷猎和过度捕捞的多重打击下,2000年里海附近鲟形目鱼类的捕捞量急剧下降。
我国的鲟鱼养殖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经过10年的精心培育,第一批鱼苗终于成熟,鲟鱼养殖产业也由此兴起。
但由于雌性鲟鱼性成熟周期漫长,养殖风险较大,我国只有约20%的鲟鱼用于鱼子酱生产。
随着湖南、浙江、云南、四川等地养殖的雌性鲟鱼相继成熟,中国鱼子酱产量实现了飞跃,从2006年的0.7吨增长到2018年的135吨,如今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鱼子酱都来自中国出口。
人工养殖让我们能够科学控制鲟鱼的饮食,生长在优质水源地的鲟鱼以大豆、小麦和白鱼粉为食,这使得我国的鲟鱼品质更加稳定统一。
国产杂交鲟产出的鱼子酱还带有独特的奶香味,鲟龙科技的鱼子酱甚至远销到里海周边国家。
在国内,人们还开发出了鱼子酱的创新吃法,比如将其与北京烤鸭搭配,巧妙融合了烤鸭的脂香与鱼子酱的鲜美;
也有与茅台合作的产品,只是价格相对较高。
除了鲟龙科技,与四川水产研究所、农业大学合作的芙思塔也为全球鱼子酱市场贡献了约6%的产量,同时还是法国Petrossian品牌的供应商。
如今,国产鱼子酱的品质已达到世界顶尖水平。
卡露伽曾凭借62.9公斤的15年黄鱼子酱打破最大罐鱼子酱的世界纪录,价值高达250万元,换算下来约一斤2万元。
尽管顶级鱼子酱目前仍是少数人的专属奢侈品,但不可否认的是,国产鱼子酱的崛起成功打破了国际市场的暴利垄断。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鱼子酱自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文本来源 @十万个品牌故事 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