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漂用品网

茶叶的神奇之处:带你领略不一样的茶文化

发表时间: 2025-08-13 15:41

茶叶的分类是一个庞大而精妙的体系,主要依据**加工工艺**(特别是**发酵程度/氧化程度**)来划分,但也涉及茶树品种、产地、外形、季节等因素。以下是一个尽可能详细的茶叶分类:

## 核心分类(按加工工艺与氧化程度)

这是最科学、最基础、也最被广泛认可的分类方式,将茶分为**六大基本茶类**:

1. **绿茶**

* **工艺特点:** 杀青 → 揉捻 → 干燥。核心在于**杀青**(高温迅速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阻止氧化反应(发酵)。因此氧化程度最低(<5%)。

* **核心特征:** “清汤绿叶”。干茶绿、茶汤绿、叶底绿。香气清鲜(豆香、栗香、清香、海苔香等为主),滋味鲜爽、收敛性强(茶多酚保留多)。

* **代表茶:**

* 炒青绿茶:西湖龙井、碧螺春、信阳毛尖、南京雨花茶、蒙顶甘露、都匀毛尖

* 烘青绿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六安瓜片、安吉白茶(树种特殊,工艺是绿茶)

* 晒青绿茶:滇青(主要用作普洱生茶的原料)

* 蒸青绿茶:恩施玉露、日本煎茶、抹茶(碾茶原料)

2. **白茶**

* **工艺特点:** 萎凋 → 干燥。工艺最自然简单,核心在于**萎凋**(室内或室外自然失水)。轻微发酵(氧化),程度在5%-10%左右。

* **核心特征:** “白毫显露、汤色杏黄”。干茶满披白毫,色泽灰绿或银白。香气清雅(毫香、花香、蜜香为主),滋味清甜、醇和、耐泡。

* **代表茶(按原料等级):**

* 白毫银针:单芽

* 白牡丹: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

* 贡眉/寿眉:一芽多叶或纯叶片为主(贡眉曾特指小菜茶,新国标有调整)

* **产地:** 福建福鼎、政和等地为主。

3. **黄茶**

* **工艺特点:** 杀青 → 闷黄 → 干燥。核心在于**闷黄**(在杀青后或干燥前,利用湿热作用促使轻微发酵氧化)。氧化程度10%-20%左右。

* **核心特征:** “黄汤黄叶”。干茶黄、茶汤黄、叶底黄。香气清悦(多为锅巴香、嫩玉米香),滋味醇和鲜爽,收敛性弱于绿茶。

* **代表茶(按原料嫩度):**

* 黄芽茶:君山银针(湖南岳阳)、蒙顶黄芽(四川雅安)、霍山黄芽(安徽)

* 黄小茶:沩山毛尖(湖南宁乡)、北港毛尖(湖南岳阳)、平阳黄汤(浙江)

* 黄大茶:霍山黄大茶(安徽)、广东大叶青

4. **乌龙茶(青茶)**

* **工艺特点:** 萎凋 → 做青(摇青/晾青交替) → 杀青 → 揉捻 → 干燥。核心在于**做青**(通过机械力使叶缘细胞破损,促使多酚类物质发生局部、缓慢、可控的酶促氧化)。发酵(氧化)程度跨度最大(15%-70%)。

* **核心特征:** 兼具绿茶的清香和红茶的醇厚。香气高扬复杂(花香、果香、蜜香、火香等),滋味醇厚、回甘强,有“绿叶红镶边”的叶底特征(发酵程度高的可能不明显)。

* **代表茶(按产地和风格):**

* **闽北乌龙:** 重发酵、重焙火。代表:武夷岩茶(大红袍、肉桂、水仙、铁罗汉等),注重“岩韵”。

* **闽南乌龙:** 中发酵、中焙火。代表:安溪铁观音(传统工艺发酵较重,清香型发酵轻)、黄金桂、本山、毛蟹等,注重“观音韵”。

* **广东乌龙:** 中高发酵、重焙火。代表:凤凰单丛(香型繁多,如蜜兰香、鸭屎香、芝兰香等),注重“山韵”。

* **台湾乌龙:** 风格多样。

* 轻发酵轻焙火:文山包种(清香接近绿茶)

* 中发酵中焙火:冻顶乌龙、高山乌龙(阿里山、梨山、大禹岭等)

* 重发酵(接近红茶):白毫乌龙(东方美人茶,带有特殊蜜香和果香)

5. **红茶**

* **工艺特点:** 萎凋 → 揉捻/揉切 → 发酵 → 干燥。核心在于**发酵**(揉捻破坏细胞后,在适宜温湿度下,利用多酚氧化酶充分氧化)。氧化程度最高(80%-95%以上)。

* **核心特征:** “红汤红叶”。干茶乌润或金毫显露,茶汤红亮,叶底红褐。香气甜醇(蜜糖香、甜花香、果香、薯香等),滋味醇厚、甜润、收敛性弱。

* **代表茶(按外形和工艺):**

* **小种红茶:** 世界红茶鼻祖,有松烟香(传统工艺)。代表:正山小种(福建武夷山桐木关)、外山小种。

* **工夫红茶:** 条索紧细完整,精工细作。代表:祁门红茶(安徽祁门,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滇红(云南,大叶种,金毫显露,滋味浓强)、闽红(坦洋工夫、白琳工夫、政和工夫)、川红(四川)、宜红(湖北宜昌)等。

* **红碎茶:** 切碎工艺,专为快速出汤(如袋泡茶、奶茶)。代表:CTC红碎茶(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为主,中国也有生产)。

6. **黑茶**

* **工艺特点:** 杀青 → 揉捻 → 渥堆 → 干燥。核心在于**渥堆**(在湿热和微生物共同作用下进行的后发酵过程)。渥堆是形成黑茶品质的关键,有微生物的深度参与(区别于红茶的酶促氧化)。

* **核心特征:** 色泽油黑或黑褐。香气陈醇(菌花香、陈香、木香、枣香等),滋味醇厚、顺滑、无涩感,可长期存放转化。

* **代表茶(按产地和原料):**

* **湖南黑茶:** 安化黑茶(三尖:天尖、贡尖、生尖;三砖:茯砖、黑砖、花砖;一花卷:千两茶/百两茶等十两茶。茯砖有“金花” - 冠突散囊菌)。

* **湖北老青茶(青砖茶):** 主销内蒙古等地。

* **四川边茶:** 南路边茶(雅安藏茶:康砖、金尖)、西路边茶(方包、圆包茶)。

* **滇桂黑茶:** 云南普洱茶(熟茶 - 人工渥堆发酵;生茶 - 晒青绿茶,经自然陈化后发酵)、广西六堡茶(有槟榔香)。

* **陕西黑茶:** 泾阳茯茶(原料多来自湖南,在陕西泾阳发花)。

## 重要补充类别

1. **再加工茶类:** 以六大基本茶类为原料,进行再加工而成。

* **花茶:** 用茶叶(主要是烘青绿茶,也有乌龙茶、红茶等)和香花窨制而成。代表:茉莉花茶(最常见)、珠兰花茶、桂花乌龙、玫瑰红茶等。

* **紧压茶:** 将散茶蒸软后压制成各种形状(饼、砖、沱、柱等)。主要是黑茶(普洱饼/砖/沱、茯砖、青砖、六堡茶砖等),也有白茶(白茶饼)、乌龙茶(漳平水仙茶饼)甚至少量绿茶(沱茶)。

* **萃取茶:** 速溶茶、浓缩茶汁。

* **果味茶:** 在茶叶中加入果汁或果香香料(如柠檬红茶)。

* **药用保健茶:** 茶叶中加入中草药(如绞股蓝茶、杜仲茶、菊花茶 - 严格说菊花茶不算茶,但常归入此类)。

* **含茶饮料:** 瓶装茶饮料、奶茶(液态)。

2. **普洱茶的特殊性:** 普洱茶(尤其是生茶)的分类常引起讨论。

* **生茶:** 原料(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 → 精制 → 紧压(或不紧压) → 自然陈放(后发酵)。**新制生茶本质上属于晒青绿茶**,但其核心价值在于后期在适宜条件下缓慢的微生物转化(后发酵),逐渐具备类似黑茶的品质特征。因此常被单独列出或归入黑茶类。

* **熟茶:** 晒青毛茶 → 人工渥堆发酵(快速后发酵) → 干燥 → 精制 → 紧压(或不紧压)。其工艺核心“渥堆”与黑茶一致,**属于黑茶类**。

3. **非茶之“茶” (花草茶/代用茶):** 严格意义上不属于茶树(Camellia sinensis)制作的饮品,但习惯上也被称为“茶”。

* **叶类:** 苦丁茶、桑叶茶、薄荷茶、荷叶茶。

* **花类:** 菊花茶(杭白菊、胎菊等)、玫瑰花茶、金银花茶、茉莉花(纯花)、洛神花茶(玫瑰茄)。

* **果类:** 大麦茶、苦荞茶、柠檬片茶、罗汉果茶。

* **根茎类:** 甘草茶、姜茶。

* **混合类:** 各种花果、草药拼配的养生茶包。

## 其他常见分类维度

1. **按茶树品种:**

* 大叶种茶(如云南大叶种、阿萨姆种):适制红茶、黑茶、普洱茶,滋味浓强。

* 中小叶种茶(如大部分中国小叶种):适制绿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香气清高。

* 特定名枞/品种:如铁观音品种、肉桂品种、凤凰单丛的众多香型品种(鸭屎香、蜜兰香等)、龙井43号等。

2. **按产地:**

* 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同一种茶类不同产地风味差异巨大(“山头”、“产区”概念)。

* 代表:西湖龙井(狮、龙、云、虎、梅)、武夷岩茶(正岩、半岩、洲茶)、普洱茶(易武、勐海、临沧、普洱等产区;再细分布朗山、班章、冰岛、昔归等村寨)。

3. **按采摘季节:**

* **春茶:** 通常品质最佳,内含物丰富,滋味鲜爽醇厚,香气高。明前茶(清明前)、雨前茶(谷雨前)尤为珍贵(尤其绿茶)。

* **夏茶:** 气温高,生长快,滋味较苦涩,香气较低。多用于制作大宗茶或发酵程度高的茶(如红茶、黑茶)。

* **秋茶:** 香气高扬(“秋香”),滋味平和。乌龙茶(如铁观音)常追求“秋香”。

* **冬茶:** 产量极少(主要在南方如台湾),香气清幽独特。

4. **按外形形态:**

* 条索形:碧螺春(卷曲似螺)、祁红(紧细苗秀)、大部分乌龙茶。

* 扁形:龙井、竹叶青、大方茶。

* 针形:白毫银针、君山银针(黄茶)、雨花茶。

* 卷曲(螺)形:碧螺春、都匀毛尖。

* 片形:六安瓜片。

* 尖形:太平猴魁。

* 颗粒形:铁观音(蜻蜓头)、冻顶乌龙、部分红碎茶。

* 团块形:紧压茶(饼、砖、沱、瓜等)。

5. **按发酵程度(在六大茶类基础上更细化):**

* 不发酵茶:绿茶。

* 微发酵茶:白茶(5-10%)、黄茶(10-20%)。

* 半发酵茶/部分发酵茶:乌龙茶(15%-70%,跨度大)。

* 全发酵茶:红茶(80%-95%以上)。

* 后发酵茶:黑茶(渥堆发酵)。

6. **按存放年限:**

* **新茶:** 当年或近年的茶,香气鲜锐,滋味可能带青涩(尤其绿茶、生普)。

* **陈茶:** 存放一定年限(数年或更久)。白茶、黑茶(特别是普洱茶生熟茶)、部分乌龙茶(如陈年铁观音、老岩茶)适合陈放,追求转化后的陈香、醇厚口感和保健价值。绿茶、清香型乌龙茶等追求鲜爽的茶类不适合久存。

## 总结表格(六大基本茶类核心对比)

| 茶类 | 核心工艺 | 氧化程度 | 核心特征 | 典型代表 |

| :----- | :--------------------- | :-------- | :------------------- | :----------------------------------- |

| **绿茶** | 杀青(关键) | 0-5% | 清汤绿叶,鲜爽收敛 | 龙井、碧螺春、毛峰、瓜片、恩施玉露 |

| **白茶** | 萎凋(关键) | 5-10% | 白毫显露,汤色杏黄 | 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 |

| **黄茶** | 闷黄(关键) | 10-20% | 黄汤黄叶,醇和鲜爽 | 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 |

| **乌龙茶(青茶)** | 做青(关键) | 15%-70% | 香气高扬复杂,滋味醇厚 | 铁观音、大红袍、凤凰单丛、冻顶乌龙 |

| **红茶** | 发酵(关键) | 80%-95%+ | 红汤红叶,甜醇浓厚 | 正山小种、祁红、滇红、川红 |

| **黑茶** | 渥堆(关键 - 后发酵) | 后发酵 | 色泽油黑,陈醇顺滑 | 普洱熟茶、安化黑茶、六堡茶、青砖茶 |

## 注意事项

* **氧化 vs 发酵:** 在茶叶科学中,红茶制作中的过程更准确称为**酶促氧化**。黑茶的“发酵”则是**微生物发酵**(渥堆)。日常交流中常混用“发酵”一词指代氧化程度。

* **界限模糊:** 分类不是绝对的,尤其是一些工艺创新的茶(如重萎凋的绿茶可能带点黄茶味,轻发酵乌龙接近绿茶)。

* **品饮为主:** 分类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茶。最重要的是亲自品尝不同茶类,感受其色、香、味、形的独特魅力。

这个分类体系希望能帮助你建立起对庞大茶叶世界的基本认知框架。探索每一种茶的具体风味和故事,是更美妙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