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漂用品网

探寻湖南少年失踪背后的秘密:一封信牵出跨越时空的真相

发表时间: 2024-11-26 15:45

探寻湖南少年失踪背后的秘密:一封信牵出跨越时空的真相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一封迟到十多年的信,牵出了一段长达二十多年的父子爱恨情仇。

写信的时候儿子还在读初中,等父亲最终收到信,儿子离家其实都已经二十多年了。

父亲一度以为儿子都死了,可为什么在多年后,又能收到他的信呢?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隐情呢?

一封“死人”的来信

湖南隆回县,魏祝同有一天或许认为自己“穿越”了。

他收到了儿子的来信,关键是这个小儿子失踪已经二十多年,他当初多方寻找未果,一度认为儿子已不在人世了。

信是亲戚辗转交到魏祝同手里的,他其实已经多年没有读到过,这种纸质的信件了。

妻子早年就已经离世,他拉扯着三个孩子一路走来,生活里除了艰辛还是艰辛。

更何况,写信的这个人,也就是魏祝同的小儿子,11岁那年就失踪了。

这些年来,魏祝同的两个女儿也都早已成家,所以平日里没谁会专门给他写信的。

最关键的是信里的内容,同样写的也不是现在事,通篇是一个孩子的口吻,说的是离家后对家人的思念。

魏祝同看过信的日期后更是感到奇怪,十几年前的信件,怎么现在才送到?原来这背后另有隐情。

离开的家和找不到的家

写信的人叫魏晓成,作为魏祝同唯一的儿子,他从小就早早的失去了母亲。

父亲既当爹又当妈,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煎熬可想而知。

因此自打懂事起,魏晓成能记住的,就是父亲的责骂还有不时的殴打。

幼小的心灵受到打压,伤痛会像种子那样被埋进土里,不知道哪一天就会生出叛逆的幼苗。

随着魏祝同对儿子打骂次数的增多,年幼的魏晓成也学会了离家出走。

只不过在刚开始的时候,每次在外面躲一会儿,他还会回来,或许在魏祝同眼里,儿子就像是认家门的狗,打了就打了。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儿子11岁那年,他却从认家的狗变成了叛逆的猫!

这次离开后,魏晓成再没有回去,魏祝同没有发现儿子回来,当年也曾四处寻找过,可最终因为无果,也就不了了之了。

父子间的情谊,从此决绝的断开了,二十多年后,面对早已泛黄的信纸,魏祝同想不通,该怎么把这段亲情再续接上。

因为在收信后,他连这封信是哪里来的,以及是怎么辗转送到家里的,一时间都没有搞清楚。

信是亲戚转交的,魏祝同问过后,线索又指向了,魏晓成当年离家前的学校。

而且,魏晓成在信里也提到,他写信的时候,已经忘记隆回县老家的地址了。

因此寄信的地址,写的是当年他曾就读的小学。

魏祝同于是又跑到学校去询问,昔日的旧教室早已翻新,经过多方的打听,魏祝同才算搞清了原委。

原来,十几年前魏晓成写好信之后,确实把信邮寄到了曾经的小学。

可那时候的他,都已经音信全无好几年了,面对已经陌生的名字,老师并没有把这封信当回事。

就这样,这封原本十几年前,就表达出十分思念家人的信,在办公室的某个角落或者档案的夹缝里,一直不见天日。

直到小学要翻新了,很多旧物被清理了出来,冥冥之中,这封信居然没有被当成垃圾扔掉。

而后根据信的内容,就辗转送到了魏祝同的手里。

信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可关键的问题是,魏祝同本该十几年前就该收到信的。

现在再按照信的内容去寻找,还能找到儿子吗?

人找到了

经过电视台的介入帮忙,通过信里提及的学校,魏祝同从湖南辗转找到了河南,并最终在淮阳县,找到了这所中学。

要根据十几年前的信息找一位学生,只能是查找档案。

学校方面根据信的日期,把前后三年的档案都翻了一遍,可当时并没有一个学生叫魏晓成。

但查找也并非完全没有收获,虽然没有姓魏的,但是却有一个姓杜的叫晓成的学生。

而且从年龄上来判断,这名学生极有可能就是魏晓成。

于是根据档案信息,一行人又辗转找到了杜家,这个叫杜天明的人,就是杜晓成的父亲,而且杜还坦言,这孩子就是家里收养的。

他还记得当年收留晓成时的情况,寒冷的冬天又下着雪,在村头看到一个孩子衣衫单薄。

心生怜悯的他,随即把孩子领回了家。

晓成说自己没有父母而且没有家,在杜家住了一段时间后,杜天明就把他收养了,因此姓名也变成了杜晓成。

所以算算前后的时间,现在的杜晓成早已30多岁,他自己都已经有孩子有家了。

亲生父子见面,整个场面却只有尴尬和沉默,杜晓成或者说叫魏晓成,他当然没有忘记父亲,可他却不想认,魏祝同这个亲生父亲。

他再次回忆起小时候的情况,那时候的魏祝同只会对自己打骂,所以怨恨和离开家里,早就在他的心里萌生了。

他翻过垃圾,睡过火车站,一路乞讨和流浪,漫无目的并不知道去哪儿,直到遇到杜天明一家,他才又重新找到了家的温暖。

至于他后来为何写那封信,魏晓成的解释是:

“那时候处在懵懂的青春期,只是对家产生了些许想念,所以才写信寄送到学校,希望跟家里要几张照片。”

只是没想到信送了整整十几年,才被父亲收到了。

而现在,魏祝同就站在了自己面前,魏晓成却不想面对他。

至少在他的内心深处,他无法接受,原生家庭带给自己永久的伤痛。

各自的和解与放下

第一次认子不成,魏祝同并没有放弃,随后他又带着两女儿,再次来到了淮阳县。

即使见到了姐姐,魏晓成的状态也没有表现出有多激动,听说父亲也来了,他更是显得很抗拒。

知道儿子还是原来的态度,魏祝同清楚,一切都是自己当年种下的因,所以才会有现在的果,如何解决,他也不知道了。

这时候又是杜天明,希望魏晓成能去见见亲生父亲,就这样,在两个父亲面前,魏晓成第一次,从亲生父亲的脸上看到了衰老。

听着父亲的道歉,面对养父的期待,魏晓成终于选择了和解与放下,而这又何尝不是,魏祝同对过去的放下。

全家福照片,定格了这个瞬间,父与子之间二十多年的爱恨情仇,在这个时刻化成了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