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漂用品网

专家聚焦:取消禁酒令能否成为经济复苏的助推器?

发表时间: 2024-11-24 17:39

专家聚焦:取消禁酒令能否成为经济复苏的助推器?

导语

文丨心烦

编辑丨心烦

最近,某位经济学专家却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观点:他呼吁取消禁酒令,认为酒业的复苏可以成为国家经济复苏的信号。

喝酒,是一种古老且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在中国,酒文化几千年流传下来,从古人的诗词歌赋到现代的宴席应酬,酒似乎成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润滑剂。酒桌上,谈笑风生,甚至许多商业交易的“开场白”都在酒的助推下展开。这种现象,不仅仅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存在,从某种意义上看,酒确实能促进交流,甚至促进经济的某些方面发展。大家都知道,酒业、酒类营销,尤其是餐饮行业,对很多国家经济都有着不小的贡献。

然而,就在今年11月23日,安徽举办的“2024中国经济新闻人物暨十大经济年度人物十周年盛典”启动仪式上,品牌战略专家李光斗提出了一项让不少人吃惊的建议:取消禁酒令,他认为,酒业的复苏能推动整体经济的复苏,酒消费的增加能带动酒产业及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在李光斗的观点里,酒,似乎成了国家经济复苏的象征。

听起来这似乎有点道理,酒业的景气确实能带动就业,推动消费,拉动整个产业链发展,但是,问题真的是这样简单吗?显然不是。

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品,它的负面效应并非我们可以轻描淡写地忽略,我们不得不看到,酒对个人健康的影响,酒对社会的危害,酒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带来的灾难性后果。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饮酒过量所带来的伤害,不仅仅是简单的醉酒问题,我们生活中常听说,“酒后失态”,“酒后肇事”等情况,这些都不只是在电视、电影中的情节,而是真实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例。过量饮酒引发的肝病脑梗、心脏病等疾病,已经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许多年轻人也在酒精的侵蚀下,早早地迈进了健康的坟墓。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每年因为酒精引发的死亡人数高达260万,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4.7%。其中,20至39岁的年轻人群体受害最为严重。这个数字,放在我们眼前,显得格外沉重。更不容忽视的是,酒后驾车带来的危害,已经成为我们社会不可忽视的安全隐患。

在我国,酒驾的现象屡禁不止,尽管法律明确规定酒后不应开车,但每年仍有成千上万的人违反交通法则,甚至以身试法,带来了一系列血淋淋的交通事故

更有甚者,酒精还在许多家庭中扮演着不幸的“催化剂”角色,家庭暴力、离婚甚至更严重的案件,往往与酗酒密切相关。无数人因酒精的引诱,最终丧失了理智,破坏了家庭,葬送了自己的未来。有人曾说,酒杯虽小,却能摧毁一个家庭。现实生活中的故事足以让我们深思。

那为什么有人仍然坚持酒业复苏能带动经济呢?不难理解,这背后或许有着经济利益的推动。酒业本身是一个庞大的行业,与其相关的种植、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涉及到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人的生计。如果一项政策的变动能刺激酒业复苏,那么这无疑能在短期内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消费水平,甚至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正如李光斗所说,酒业复苏是经济复苏的一个信号。

再者,专家提到的“招商引资可以喝酒”,其实也过于简化了酒对经济的作用,现代商业运作并不再依赖于酒桌上的应酬,而是依靠更高效、更理性的商务合作模式。通过现代的沟通工具、数据分析和远程交流,企业家们完全可以在没有酒精的干扰下,达成合作协议,推进项目发展。

即使酒在一定程度上能活跃气氛,促进商务合作,但我们绝不能让这种短期的刺激作用盖过了长期的社会成本。如果酒成了经济复苏的象征,那我们所看到的,也许并不是一幅充满活力的画卷,而是一座因过度消费酒精而衰退的“经济废墟”。

综上所述,酒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活跃氛围,也能带来灾难,理性饮酒、文明饮酒,才是我们应追求的目标,我们应当在享受酒带来的片刻放松时,也时刻提醒自己,酒不能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依赖,更不能让它主宰我们的命运。而对于专家所说的“取消禁酒令”,我认为,单从经济的角度看酒业复苏,并不足以改变其带来的社会问题,我们更需要的是理性、健康的生活方式,而非让酒精成为经济复苏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