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1-25 08:57
南京夫子庙首届“孔子文化周”:传承千年儒风,绽放文化新光
在历史的长河中,孔子以其深邃的思想、广博的智慧,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座巍峨丰碑。2008年9月28日,正值孔子诞辰2559周年,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景区举办了首届“孔子文化周”活动,这场活动持续至10月5日,在国庆长假期间,为广大市民和游客带来了一场沉浸式的儒家文化盛宴。它不仅是对至圣先师孔子的崇高致敬,更是一次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传承,在现代社会中激起了千层浪,引发了人们对儒家文化的深刻思考与热烈讨论。
盛大祭孔,传承千年礼制
9月28日10:00,夫子庙大成殿迎来了一场盛大而庄重的祭孔典礼,这是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夫子庙复建以来规模最为宏大的一次,也是夫子庙儒学文化中轴线全线建成贯通后的首次祭孔活动。这场祭孔典礼意义非凡,它象征着夫子庙在传承儒家文化道路上的又一次重要跨越,为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搭建了更为坚实的平台。
60多名孔子后人,在孔强卫等人的带领下,与社会各界人士一同身着汉服,从夫子庙中心广场出发,沿着棂星门、大成门、甬道、丹墀拾级而上。他们的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脉络上,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先师的敬仰之情。整个祭祀过程严格遵循就位、诣盥洗所、献祭、上香、敬爵、读祝、行礼、撤馔、礼毕的祭孔礼制,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精准还原了古代祭孔的庄重场景。这一过程不仅是对传统仪式的重现,更是对儒家文化中“礼”的深刻诠释。“礼”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强调的是社会秩序与个人行为规范。通过这场庄重的祭孔典礼,人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感受到了孔子思想对社会秩序构建的深远影响。
在现代社会,虽然时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礼”的价值依然不可忽视。它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基石,是社会稳定发展的保障。从日常生活中的礼貌待人,到社会交往中的行为准则,“礼”无处不在。祭孔典礼中所展现的“礼”,提醒着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要时刻保持对他人的尊重,遵守社会公德,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除了9月28日的祭孔典礼,从9月28日至10月2日每日10:00,夫子庙大成殿还举行了规模宏大的祭孔礼仪表演。这些表演以生动的形式,向游客们展示了祭孔礼仪的全过程,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和感受这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夫子庙中心广场聚星亭为游客免费提供祭孔典礼纪念邮戳服务,这一小小的举动,不仅为游客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纪念,也进一步传播了祭孔文化,让更多的人对祭孔活动产生了兴趣。
古韵琴音,奏响文化和声
在“孔子文化周”活动中,金陵派古琴传人携20多名弟子合奏金陵名曲,为这场文化盛宴增添了一抹独特的古韵。古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中的瑰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它的音色古朴典雅,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深远的意境。金陵派古琴作为古琴的重要流派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演奏注重音韵的变化和情感的表达,充满了江南水乡的温婉与细腻。
当悠扬的琴音在夫子庙上空响起,仿佛将人们带入了一个空灵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雅士的高雅情趣,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古琴与儒家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孔子本人就十分喜爱古琴,他不仅擅长弹奏古琴,还将古琴音乐融入到他的教育思想中。古琴音乐所传达的和谐、宁静、中正的精神,与儒家文化中追求的“仁”“和”思想高度契合。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古琴音乐能够帮助人们放松身心,回归内心的宁静。它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有机会停下脚步,聆听内心的声音,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这场古琴演奏,金陵派古琴传人及其弟子们不仅展示了古琴艺术的魅力,也为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们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古琴与儒家文化的渊源,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玉器展览,探寻文化脉络
在“孔子文化周”期间,收藏家徐文宁带来了私人玉器藏品做展览,于9月28日9:00在夫子庙明德堂两侧回廊举行“旷世珍宝盛世奇展——金玉和声·中华孔子玉文化展”。此次展览共展出200多件古玩玉器,这些玉器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中国古代玉文化的生动体现。
徐文宁认为,2006年孔子正式发布的标准像美中不足是少了一块玉。据史料记载,孔子论玉“十德”,将玉的品质与君子的品德相类比,从此玉成为社会对人们道德规范的标准。孔子为实现对社会的规范,把玉从王公贵族引申到士族,倡导大家佩玉以规范自己的行为,自此中国人开始流行戴玉。可以说,孔子引导了这一延续千年的“时尚”。玉文化与儒家文化相互交融,玉所蕴含的温润、坚韧、纯净等品质,正是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的象征。
在展览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首次公开展览的“战国错金银菱格云雷纹青铜剑”,这把剑堪与“越王勾践剑”相媲美,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剑”,价值数千万元。它的出现,不仅让人们领略到了古代冷兵器制作工艺的精湛,也为研究孔子所佩剑提供了实物参考,让人们更加直观地理解“孔子所佩剑属于实战用剑”的道理。这把青铜剑与玉文化展相结合,展现了古代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它让我们看到,在古代社会,兵器与玉器虽然用途不同,但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景观。
文化传承,时代使命担当
南京夫子庙首届“孔子文化周”活动,通过祭孔典礼、古琴演奏、玉器展览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为我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儒家文化盛宴。这场活动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种文化相互交融、相互碰撞。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更应该坚守自己的文化根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儒家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道德准则,对于我们解决现代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例如,儒家的“仁爱”思想,倡导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尊重和包容,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儒家的“诚信”思想,强调做人要诚实守信,这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儒家的“修身”思想,注重个人品德修养的提升,这对于我们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更要深入挖掘其内涵,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要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南京夫子庙首届“孔子文化周”活动已经落下帷幕,但它所带来的文化影响将持续深远。它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念,也让我们对未来的文化发展充满了期待。相信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能够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