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1-27 16:39
太极拳如同净土宗,念佛法门至简,而又是极高深的加行办法;太极拳又像道家,其主张易于施行,其文章却隐晦难知。
无论净土与道家,都需修行不止,太极拳也是如此,所谓“学无止境”。
太极拳有拳理,比如立身中正、含胸拔背;有套路,比如陈氏、杨氏,又分七十二式、六十八式、二十四式等等。可见,拳理精简不变,“如如不动”,套路则千变万化,可复杂化,可简单化。
拳理言简意赅,不过,虽仅几个字,却是前辈们精炼出来的、高度总结的智慧。后进学生非下苦功实践、思考者不能得其妙义。
试说“立身中正”。
立身中正的身,即上身,此条是说,整个套路的动作中,都应保持这个上身中正。
怎样算是“中正”?不偏不倚,不仰不俯,身体的力量均匀分布在脚掌,此时,身体便如松柏直立平地。
套路中,如“闪通背”、“披身捶”等招式,身体最易倾斜,实际上,应保持“中正”。如陈先生所说,“忘了身体”,如风起,枝叶摆动,而树干依旧。所谓“梢节领,中节随”,身体跟着手走就行,“不要管它”。
又如,正者,正向是也,面向东、南、西、北时,身体也要正对四方。其中关键,在于“胯”。如果胯不能调整到位,身体必然偏斜,以致于动作变形,不能达到“自然协调,浑然一体”的锻炼目的。
再者,太极拳讲求“前腿撑,后腿蹬”,且要脚踏实地。“前腿撑”,前腿与地平线成九十度,坚定地立于地面;“后腿蹬”,如气筒充气的气管,笔直而有张力。重要的是,气沉丹田,“立身中正”,只有做到立身中正,才能实现前者。三者得“定”,便能通畅完成“金刚捣碓”、“当头炮”等刚猛招势。
《礼记》中有“九容”,对行为举止加以规范: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头容直、口容止、声容静、气容肃、色容庄、立容德。此说可与“立身中正”互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