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1-30 06:50
博野县,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镶嵌在冀中平原的广袤大地上,地处黑龙港流域。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东与蠡县、饶阳接壤,西与安国相连,南与安平交界,北与清苑、望都为邻 ,处于京、津、冀、晋四省连通的关键交汇点,是区域交通与经济交流的重要节点。
博野县在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处于石保廊创新发展引领带、保南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博野县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积极承接京津地区的产业转移,加强与周边城市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今,从博野县出发,1 小时内高铁向北可直达北京、雄安,向南能直达正定机场,博野逐渐成为京津石和京雄保两个 “一小时经济圈” 上的关键节点,为其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注入了强大动力。
博野县的历史源远流长,犹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承载着岁月的记忆和历史的变迁 。早在唐虞夏商时期,这片土地便已闪耀在冀州的版图之上,成为华夏文明的早期发祥地之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肥沃的土地,吸引着先民们在此繁衍生息,开启了博野的历史篇章。
春秋时期,博野地域隶属于晋国,见证了晋国的崛起与辉煌,融入了中原文化的浪潮。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战国时期,博野又成为赵国的领地,历经了战火的洗礼和文化的交融。在这片土地上,赵国的军事战略和文化传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与当地的风土人情相互融合,塑造了博野独特的地域文化。
秦朝统一六国后,博野归属上谷郡,纳入了大一统王朝的行政管理体系。这一时期,秦朝的统一政策和制度对博野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西汉时期,博野设立蠡吾县,属涿郡,行政建制的进一步完善,为博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东汉本初元年(146 年),对于博野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桓帝刘志诏封其父蠡吾先侯翼为孝崇皇,立陵庙,并析原省入蠡吾的陆城县地设博陵县,置令丞以奉祀,时属中山国。从此,“博野” 之名开始在历史舞台上崭露头角,开启了它独特的发展历程。三国魏时,博野属河间郡;晋时,归属高阳国;北魏时期,蠡吾县属高阳郡,直至北齐时期并入博野县,博野的行政区域和归属在这一时期经历了多次调整和变革。
隋唐时期,博野的行政归属依然变化频繁。隋开皇三年(583 年)隶瀛洲,大业三年(607 年)改属河间郡;唐武德四年(621 年),更隶瀛洲,五年改属蠡州,随后历经天宝元年(742 年)的河间郡、至德二年(757 年)的复归瀛洲,以及永泰间(765-766 年)的深州。在元和十年(815 年),该地再次回到瀛洲,但后来又归于深州。这些频繁的变动,反映了当时政治局势的复杂和地区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五代时期,博野初属深州,后周显德六年(959 年)改隶定州。宋代,博野的建制又经历了多次更名,从雍熙四年(987 年)的宁边军,到景德元年(1004 年)的永宁军,再到宣和七年(1125 年)一度降为博野县,不久又恢复永宁军的建置,仍领博野县。这一系列的变化,不仅体现了当时政治、军事的需要,也反映了博野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地位。
金天会七年(1129 年),博野置博野郡军,天德三年(1151 年)改州名蠡州,博野属之。元朝时期,博野的行政区域再次发生重大变化。至元三年(1266 年),省博野县东境(约今蠡县地)入蠡州,西境(约今博野地)入蒲阴县;三十一年,析蒲阴县东部地复置博野县(县治亦在今蠡县地),属保定路。这一时期的调整,对博野的地域范围和行政归属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了后世博野县的基本格局。
明洪武元年(1368 年),是博野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年,始徙博野县城至今治,属祁州,六年改属保定府。从此,博野县城的位置基本确定下来,为后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清代,博野沿袭明制,继续属保定府,在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下,博野的经济、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进入民国时期,博野的行政归属依然有所变化。民国 2 年(1913 年)改属范阳道,次年范阳道改名保定道,博野县仍旧属;17 年(1928 年)隶河北省,25 年(1936 年)属河北省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区。1937 年 10 月,抗日战争爆发,博野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冀中区,从此,博野人民积极投身抗日斗争,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抗日战争期间,博野人民不畏强敌,英勇抗争,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为保卫祖国的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谱写了壮丽的篇章。
1949 年 8 月 1 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后,博野县划归河北省定县专区;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博野县仍属河北省定县专区。1954 年 4 月 24 日,撤销定县专区,博野县划归保定专区;1958 年 7 月 5 日,撤销博野县,并入安国县;1962 年 1 月 15 日,恢复博野县制,仍属保定专区。1970 年,保定专区改称保定地区,博野县仍属之;1994 年 12 月,保定地市合并,博野县属保定市,从此,博野县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博野县的人口结构与行政区划,展现出一幅充满活力与秩序的社会画卷。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 2020 年 11 月,博野县常住人口为 225065 人 。在这一方土地上,人们安居乐业,共同构建起了和谐的社会秩序。
博野县下辖 7 个镇、127 个行政村和 11 个社区(居委会) 。7 个镇分别是博野镇、小店镇、程委镇、东墟镇、城东镇、北杨镇、南小王镇,每个镇都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发展路径。
博野镇作为县城所在地,犹如博野县的心脏,跳动着发展的脉搏。这里人口最为密集,常住人口达 67518 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30.00%。博野镇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紧紧抓住全国重点小城镇政策机遇,围绕开发区、县城新区建设和千年古梨园等生态资源,全力打造综合实力强镇。漫步在博野镇的街头,整洁的街道与蓝天白云相互映衬,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人们或是前往筑邦园林呼吸新鲜空气,或是到古梨园欣赏美景,感受大自然的馈赠,又或是走进沙沃村史馆,回味那段悠悠的历史,沉浸在岁月的长河中。
小店镇则如一颗蓬勃发展的新星,闪耀着青春的活力。这里的常住人口为 25103 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11.15%。小店镇依托中国北方生态涂装城的建设,重点发展仓储物流、品牌展示、游客体验、油漆文化等产业,致力于打造特色小城镇,争创全省首批 100 个特色小镇。走进小店镇,庭院里的小树枝繁叶茂,街道上风景如画,古老的古塔见证着小镇的发展变迁,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而现代化的产业园区则展现出小镇的蓬勃朝气,预示着美好的未来。
程委镇位于保定、衡水、沧州三市交界地,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其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节点。这里常住人口为 36010 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16.00%。程委镇充分发挥其特殊区位优势,着力打造 “保衡沧区域重点镇”,并积极争创全国重点小城镇。“还金井” 的故事在这里代代相传,时刻提醒着人们要诚信做人,这种传统美德融入到了小镇的每一寸土地,成为程委镇独特的文化标识,也为小镇的发展注入了深厚的人文底蕴。
东墟镇的发展则聚焦于产业升级,随着晨阳水漆等企业的投产,新兴的水漆产业在这片土地上蓬勃发展,逐步打造出博野经济隆起示范带,并努力融入博野主城区。这里常住人口为 20375 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9.05%。走在东墟镇的道路上,宽敞的街道、郁郁葱葱的树木,彰显着小镇奋发昂扬的斗志。花园式新民居充满现代气息,展现出东墟镇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人居环境的改善,努力实现经济与生活的和谐共融。
城东镇凭借其深厚的苗木种植基础,着力打造以苗木为主要特色的生态名镇。这里的常住人口为 26601 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11.82%。不经意间,便能领略到中国北方苗木基地的宏大派头,一盆盆鲜艳的盆栽点缀着街角,为小镇增添了几分生态的娇媚。城东镇的苗木产业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还改善了生态环境,成为博野县生态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北杨镇则以文化为引领,全力壮大文化产业发展。这里有颜元故事一条街,墙上刻画着的光阴故事,让人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闲暇时光,人们可以走进农家书屋,品味书香,感受知识的熏陶。北邑农业生态观光园融合了蔬菜、果林、苗木、花卉、良种、养殖、农产品加工和观光旅游八大产业,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体验。北杨镇常住人口为 21657 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9.62%,在这里,文化与产业相互交融,共同推动着小镇的发展。
南小王镇的发展则围绕着全域美丽乡村建设展开,这里春赏花、夏绿荫、秋采果、冬滑雪,一年四季都有独特的美景。随着 “十三五” 规划的推进,津石、曲港两条高速在这里交汇,为南小王镇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这里常住人口为 27801 人,占全县总人口的 12.35%。南小王镇以其美丽妖娆的姿态广迎八方来宾,努力打造全域美丽乡村示范镇,让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生活家园。
在这 7 个镇的基础上,127 个行政村和 11 个社区(居委会)如同繁星般分布在博野县的各个角落,它们是博野县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人们生活的温馨家园。每个行政村都有着自己的特色产业和文化传统,有的以种植绿色蔬菜为主,为 “京津菜篮子基地” 提供新鲜的食材;有的则传承着古老的手工艺,如传统的编织、刺绣等,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而 11 个社区(居委会)则为城镇居民提供了便捷的服务,从社区活动的组织到居民生活的保障,都离不开它们的努力。它们就像一个个温暖的港湾,让居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社区的关怀。
博野县地处太行山东麓冀中平原,宛如一片广袤的绿色海洋,地势平坦开阔,仿佛与天际相连。境内无山峦起伏,却有着别样的宁静与壮美。自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的地势,犹如一首舒缓的乐章,奏响着大地的旋律。这种地势特征不仅有利于农业灌溉和交通建设,更为博野县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里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各有千秋。春季,大地从沉睡中苏醒,少雨多风,凉爽干燥,仿佛是大自然吹响的起床号,唤醒了沉睡的万物。此时,田野里的麦苗开始返青,嫩绿的颜色为大地披上了一层轻柔的绿纱;柳树抽出了新芽,细长的柳枝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是春姑娘的发丝,飘逸而灵动。夏季,炎热湿润,雨水充沛,高温天气时有出现,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激昂交响曲。此时,博野县被郁郁葱葱的绿色所覆盖,田野里的庄稼茁壮成长,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池塘里的荷花竞相绽放,粉色的花瓣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娇艳,散发出阵阵清香,吸引着无数的蜜蜂和蝴蝶前来采蜜。秋季,天清气朗,风微凉爽,降温迅速,昼夜温差大,仿佛是大自然谱写的优美抒情诗。此时,田野里的庄稼变得金黄,沉甸甸的麦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是在向人们诉说着丰收的喜悦;果园里的果实挂满枝头,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子,让人垂涎欲滴。冬季,严寒少雪,干燥而寒冷,偶尔伴有寒潮,多刮西北风,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深沉的低音炮。此时,大地被白雪覆盖,银装素裹,宛如一个童话世界;树木的枝条上挂满了冰凌,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五彩的光芒,美丽而壮观。
博野县的土壤肥沃,富含多种矿物质和有机质,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养分。这里的土壤主要为褐土,质地适中,透气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强,非常适合种植小麦、玉米、蔬菜、果树等多种农作物。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勤劳的博野人民用汗水浇灌着希望的种子,收获着满满的幸福。
境内河流均属海河流域大清河南支水系 ,主要有行洪河道潴龙河,排沥河道孝义河、月明河、小白河及沙河灌渠。这些河流宛如一条条银色的丝带,蜿蜒穿过博野县的大地,为这片土地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潴龙河奔腾不息,河水清澈见底,河面上波光粼粼,仿佛是一面巨大的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岸边的绿树青山;孝义河则如一条温婉的丝带,静静地流淌着,河水潺潺,仿佛是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月明河在月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银色的光芒,宛如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小白河清澈见底,水中的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弋着,不时跃出水面,溅起一朵朵美丽的水花;沙河灌渠则像一条生命之脉,为农田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滋润着这片肥沃的土地,让博野县的农业生产得以蓬勃发展。这些河流不仅为博野县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水源保障,还形成了独特的水乡风光,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博野县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除了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水资源,还拥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这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虽然储量不大,但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而生物资源则更加丰富,这里有各种珍稀的野生动物和植物,如野兔、野鸡、麻雀、喜鹊、杨树、柳树、槐树、枣树等,它们共同构成了博野县独特的生态系统,让这片土地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博野县的经济发展犹如一曲激昂的乐章,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相互交织,奏响了繁荣发展的旋律。近年来,博野县紧紧围绕 “4+2” 产业体系,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发展呈现出蓬勃向上的良好态势 。
在传统产业方面,橡胶机带产业作为博野县的特色产业,历经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华月胶带在全国行业中稳居十强,更是被认定为国家级 “专精特新小巨人” 企业,其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远销海外,为博野县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生态涂装产业也在不断创新发展,三棵树作为行业的领军企业,投资 11 亿元在博野经济开发区建设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项目占地 230 亩,年产乳胶漆 30 万吨、真石质感漆 20 万吨、腻子粉 16 万吨、防水涂料 1.5 万吨、界面剂 5000 吨、保温一体板 300 万平方米,二期总投资 5 亿元。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 23.7 亿元、利税 2 亿元。三棵树的入驻,不仅带动了当地就业,还吸引了众多上下游企业的集聚,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推动了生态涂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高端苗木产业同样是博野县的一张亮丽名片。博野县作为千年生态古县,拥有悠久的苗木种植历史,是我国北方重要的苗木生产基地。这里气候条件优越,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我国 “南树北移” 的重要中转地。全县苗木种植面积约 10 万亩,绿化面积达到 16 万亩,主要以落叶乔木为主,多达上百种,品种丰富,品质优良。全县有苗木种植企业和苗木专业合作社 150 余家,苗木经纪人近千人,有效的带动了苗木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对接雄安新区绿化工程方面,博野苗木携手央企提供的苗木达将近 40%,有力地助推了雄安新区的建设。像筑邦园林、大连彩色苗木、大汉绿洲等千亩以上的苗木龙头规模企业,更是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了高端苗木产业的规模化、精品化、品牌化发展。
在新兴产业方面,博野县积极抢抓机遇,大力发展食品医药产业。粤旺农业集团北方总部及生产基地项目的落地,便是博野县在食品产业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该项目从首次考察到正式签约仅用了 12 天,创造了项目落地的 “博野速度”。粤旺农业集团围绕现代高效设施农业、中央厨房、预制菜及净菜加工配送中心、现代仓储冷链物流中心、农产品线上平台、智能制造(食品机械)等主要业态,打造一二三产联动产业链条的农业产业化基地,将为博野县的农业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同时,博野县还积极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把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通过与深圳金证引擎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协议,打造 “供应链 + 产业平台 + 数字运营” 平台,用数据赋能橡胶输送带产业,帮助博野橡胶输送带产业 “降成本、拓渠道、助融资、促技改”,实现传统产业的创新和升级。此外,博野县还成功引入全国自动驾驶行业头部企业北京智行者科技北方总部基地项目和全国自适应机器人行业头部企业上海非夕科技华北总部项目,这些项目的落地,将进一步推动博野县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为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
为了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博野县还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营商环境。通过深入实施 “大招商、招大商” 项目建设攻坚行动,组织各类招商活动,与众多知名企业进行对接合作。同时,积极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 “九通一平”,完成了多项 “区域评估” 工作,为优质项目落地提供了坚实保障。园区营商环境的全面优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开发区主营业务收入不断增长,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博野县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大科技投入,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新增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上云企业” 数量不断增加,实施了多个技改项目,推动了产业的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例如,三棵树成功申报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与南方科技大学徐政和院士团队联合研发高性能涂料和助剂,不断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
博野县的经济发展成果显著,2023 年,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 75.2 亿元,增长 6.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2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6.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 9%;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3.56 亿元,增长 10.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主要指标在全市保持争先进位良好态势。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博野县坚持产业为先的发展理念,离不开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也为博野县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博野县的文化底蕴深厚,犹如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宝库,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这里的文化特色鲜明,涵盖了曲艺、戏剧、民间表演艺术等多个领域,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承载着博野人民的智慧和情感,是博野历史文化的生动体现。
在曲艺方面,《西河大鼓》是博野县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的表演形式别具一格,一人自击铜板和书鼓说唱,另有三弦伴奏,唱腔简洁苍劲,风格似说似唱,韵味独特。西河大鼓的历史悠久,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是在弦子书和木板大鼓的基础上演变成型的。其经典书段丰富多样,有中、长篇《杨家将》等一百五十余部,小段、书帽有《绕口令》等三百七十多篇,新曲目有《平原枪声》等 。这些书段以战争历史故事、民间故事小说、神话和寓言笑话等为主要内容,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教育人们崇尚真善美,鞭笞假恶丑,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文学价值。光绪三年(1877 年),西河大鼓传入博野县,此后,博野县的西河大鼓主要演唱者有姚庆和、杨峰、马炳春、白建章、李卓珍等人,并以这五人为首分为当时五大支派,每支派收徒授艺,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2006 年,西河大鼓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博野县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博野落子》同样是博野县曲艺文化的重要代表。它的表演形式独特,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博野落子》的曲调优美动听,唱词通俗易懂,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在表演时,演员们通过生动的唱腔和细腻的表演,将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沉浸在精彩的表演中。
除了曲艺,博野县的戏剧文化也十分丰富。当地流传着丝弦、拉拉调、评剧、河北梆子、歌剧等多种剧种 。这些剧种各具特色,展现了博野县戏剧文化的多样性。
河北梆子是博野县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它于明嘉靖年间传入博野。其传统节目丰富,有《蝴蝶杯》《秦香莲》《大登殿》《三娘教子》《打金枝》等 。这些剧目以其精彩的剧情、优美的唱腔和精湛的表演,吸引了无数观众。新中国成立后,屯庄、白塔、淮南、胡庄等村组织起梆子剧团,除演唱传统节目外,还演唱现代戏《血泪仇》《骨肉亲》等,为河北梆子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河北梆子的唱腔高亢激越,在委婉凄楚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它擅长表现慷慨悲壮的情绪,让观众在欣赏戏剧的同时,感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2006 年 5 月 20 日,河北梆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无疑是对其艺术价值的高度认可。
丝弦也是博野县的重要剧种之一,乾隆四十六年(1881 年)传入博野。解村、解营、西杜村、大西章等很快组织起戏班,传统节目有《调寇》《杨二舍化缘》《张九成私访》等 。丝弦的表演泥土气息浓厚,热烈火炽,粗犷豪放,动作夸张幅度较大,刻画人物细腻,并崇尚特技。以花脸、花旦、老旦等行当表演更具特色,其表演追求热烈、火爆,各行当都有不同于其他剧种的程式动作,除甩发、水袖和各种台步外,还有一些特殊技巧,如耍髯、耍帽翅、耍手帕、耍牙、耍鞭、耍碗等,让观众大饱眼福。白庄的丝弦剧团,在白更团长的带领下,曾在石家庄登台上演,受到群众热烈欢迎。1964 年国务院周恩来总理观看演出后题词:“推陈出新,继承祖国优秀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此剧种还曾向专业剧团输送过大批人才,为丝弦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拉拉调(亦称哈哈腔)的起源颇具传奇色彩,明末清初一齐人庸工东王各庄夏家,和该村纪小枪、夏光勺等人将 “四平调” 和 “梆子调” 揉和提炼成半唱半念的曲调,取名 “拉拉调”,这里也成为我国拉拉调剧种的创始地。因道白清楚,唱词易懂,拉拉调颇受群众欢迎,很快流传到全县。其传统节目有《小王打鸟》《李香莲卖画》《王定保惜当》等,在抗日战争时期还上演了《血泪仇》等戏,以戏剧的形式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
评剧于 50 年代在博野县农村剧团开始演唱,当地叫 “蹦蹦儿”,歌词通俗易懂,唱腔委婉高亢。东墟、套里、夹河、北两合程等十几个评剧团在当时非常有名,其剧目有《茶瓶计》《陈妙常》《张羽煮海》等,并演唱了现代剧目《夺印》《刘巧儿》《小女婿》等,为当地群众带来了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1979 年县城里成立评剧团,由著名评剧演员艾莲如任导演兼业务团长,主要演员有李金荣、王青莲,主要节目有《李三娘打水》《墙头记》《刘公案》等 ,但在 1985 年解散,尽管如此,评剧在博野县的文化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歌剧在博野县也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人们多利用歌剧抨击、揭露旧社会的腐朽黑暗和配合当时的中心工作。演出的剧目有《兄妹开荒》《王秀鸾》《小放牛》《白毛女》《刘胡兰》等,其中宋村剧团的《白毛女》《刘胡兰》在潴龙河两岸享有盛名,这些歌剧通过生动的表演,激发了人们的革命斗志,为革命事业的胜利做出了积极贡献。
博野县的民间表演艺术形式同样精彩纷呈,跑旱船、跑驴等表演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民俗风情。跑旱船一般在春节以后正月十五之前表演,“旱船” 是依照船的外观形状制成的木架子,周围围缀上绘有水纹的棉布裙或是海蓝色的棉布裙,上面装饰以红绸、纸花,艳丽不凡。乘船者一般是一个人,有时也有双人、四人甚至七人共同乘用一只船的,所表现的多是姑娘、媳妇,也有扮演其它人物的。演员们通过轻盈的步伐和优美的姿态,仿佛真的在水面上划船,给人以美的享受。
跑驴则是另一项极具特色的民间表演艺术,其驴形道具用竹、纸、布扎成前后两截,下面用布围住。表演者多扮成农村少妇,把驴形道具系在腰间,上身做骑驴状,以腰为中心,左右小晃身,下身用颤抖的小步蹭动,模拟驴的跑、颠、跳、踢、惊、犟等动作和神态 。演员上下身动作的强弱、大小、高低要相呼应,并与另一扮演赶驴的人相配合。跑驴一般表现一对农村新婚夫妻在回娘家的路上,过沟、爬坡、驴惊、抢救等经过,有说有唱有舞,诙谐风趣。其主要伴奏乐器有唢呐、小鼓、大钹和小钹等,乐曲常选用冀东唢呐曲《满堂红》,欢快的音乐为表演增添了浓厚的喜庆氛围。
博野县的文化特色是其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当地人民智慧的结晶。这些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传承了博野县独特的地域文化,成为博野县最宝贵的文化财富。
博野县,这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小城,拥有众多令人流连忘返的旅游景点,它们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历史的足迹,领略自然的魅力。
解村兴国寺塔,无疑是博野县最耀眼的文化瑰宝之一。它位于博野县程委镇解村小学院内,是保定境内现存年代最久远的一座古塔 。这座石塔始建于唐代景龙四年(710 年),距今已有 1302 年的悠久历史,与西安小雁塔建筑年代相同,风格也颇为类似。唐景龙四年处于武则天死后和唐开元盛世之间的动荡年代,许多古寺因各种原因坍毁,而兴国寺塔却幸运地保留了下来,成为那段历史的见证者。
兴国寺塔为四方形十五层密檐式实心石塔,通高 7.51 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边长 1.73 米,由三层方石组成,坚实稳固,承载着千年的岁月。塔身第一层由三块整石拼合而成,形成塔室。塔室南面辟券门,门左右各雕一持剑守护神,威风凛凛,仿佛在守护着这座古老的塔。室内北壁雕刻一佛二弟子,并刻有塔志,内有 “景龙四年” 字样,为研究古塔的历史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室内东西两壁各有佛像,还有供养人像,所刻铭文中还有供养人姓名,这些精美的雕刻和铭文,反映了当时的佛教文化和社会风貌。从第二层至第十五层为密檐式,每层檐均为石雕成叠涩式样,每层为一块石料,檐部为一块石料,相互叠压,工艺精湛,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塔刹为一石雕宝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神秘的光芒。
兴国寺塔全用白玉石料雕成,做工精细考究,十五层石塔由下到上逐级缩小,比例匀称,端庄秀美。它不仅是一座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研究唐代建筑风格和佛教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1993 年,兴国寺塔被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 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无疑是对它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高度认可。如今,兴国寺塔静静地矗立在校园内,见证着岁月的变迁,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感受它的古朴与庄重。
博野县颜元文化陈列馆,是一座传承和弘扬颜元文化的重要场所。它位于博野县博兴中路 39 号,建筑面积 420 平方米 。馆内分为生平与思想、传承与影响、习斋体验区、漳南书院四个展区,通过丰富的展品、生动的场景复原和多媒体展示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了颜元的生平故事、思想成就、历史地位和社会影响。
颜元,这位清代的大思想家,是博野县的骄傲。他的思想强调 “实学”“实用”“实践”,反对空谈义理,主张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取知识和技能。他的教育思想也别具一格,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品德修养。在颜元文化陈列馆,游客可以深入了解颜元的思想体系,感受他的智慧和魅力。馆内陈列着颜元的著作、手稿、书信等珍贵文物,以及与他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让人们仿佛穿越时空,与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进行对话。
近年来,博野县深入挖掘颜元文化思想内涵,不断提升陈列馆的服务水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群众走进陈列馆。同时,充分发挥陈列馆的教育和研究作用,积极传播颜元文化思想,为持续擦亮颜元文化名片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是学生还是学者,都能在这里汲取到丰富的知识营养,领略到颜元文化的博大精深。
还金井碑刻,背后有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它位于南从里村东南隅,井口直径 0.7 米,井深约 4.5 米,井壁由青砖砌成 。明万历二十年,南林里处士徐恭在灌溉时拾金不昧,归还失主,后人在其灌园的井旁立碑,碑文叙述其还金事迹,此井因此被称为还金井。
还金井碑刻高 3.6 米,宽 0.99 米,厚 0.26 米,虽历经岁月的风雨侵蚀,部分碑文文字已无法辨认,但它所承载的诚信美德却永远流传。2005 年,在县党史办工作的村人刘凤桐捐资并组织村民重新刻一通碑立于还金井处,现两块碑刻并立于井旁,共同见证着这段感人的故事。还金井碑刻不仅是一件珍贵的历史文物,更是博野县人民传承诚信美德的象征。它时刻提醒着人们要诚实守信,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如今,还金井碑刻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人们在欣赏文物的同时,也被徐恭的高尚品德所感动,让诚信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
博野县的美食文化源远流长,每一道特色美食都承载着这片土地的历史和情感,是博野人民生活智慧的结晶。这些美食不仅以其独特的口味吸引着众多食客,更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展现着博野的饮食文化魅力。
博野烧饼,堪称博野美食的一张闪亮名片。它的外形独具特色,圆形的饼身,下平上鼓,大小比碗口略小 。烧饼中空,下层稍厚,带有硬荚,上层则薄如蝉翼,上面均匀地撒满芝麻,色泽微黄,宛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当你从一侧掰开夹层,便能感受到它的奇妙之处,里面可以塞上驴肉、香肠、焖子或是猪头脸等各种美味肉食。咬上一口,烧饼硬而能断,脆而不烂,香而不腻,干而不焦,麦香与肉香相互交融,瞬间在口中绽放出美妙的滋味。
博野烧饼的制作工艺十分考究。制作时,先将一个半人高的柴油筒截去一多半,重新加盖,在侧面开一方洞,一个简易而实用的炉子便制作完成。另置一块案板,用于搁放肉食和制作面剂。将醒好的面揪成婴儿拳头般大小的面剂儿,擀成薄片,抹上油,撒上盐、五香粉,再包裹起来,然后用沾水的手压抹成圆形,呈一边略厚一边稍薄的马蹄状。随后,将面剂向一个洒有薄薄一层芝麻的方木盘里一贴,于是烧饼上就均匀地粘满了芝麻。用手麻利地翻起,手背托着,从炉口伸进去,稍用力向上一托,就着湿劲儿,烧饼一下就粘在炉子的上壁了。炉子里燃的是锯末,只见红红的火星和浓浓的白烟,并无火苗,烧饼就浸润在木屑的香气里。上有铁板之煎烤,下有木屑熏蒸,不一会儿,在炉里倒垂的烧饼就鼓起来,用小铲铲下,这样,香脆可口的博野烧饼就新鲜出炉了。
小店驴肉烧饼,同样是博野美食的杰出代表。它起源于燕王朱棣起兵扫北时期,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公元 1400 年,燕王朱棣在滹沱河沿岸展开激战,形成百里无人区,在现在的小店村形成三渡口。一来自山西洪桐魏姓人家落户于此,并成立第一家烧饼店,手艺经 600 余年不断改进,才形成了如今备受欢迎的小店驴肉烧饼。
小店驴肉烧饼的制作工艺独特,烧饼皮是经手工打制,用果木在缸炉内熏烧。精选的驴肉搭配百年老汤,再辅以 20 种香料,小火慢炖十几个小时,让驴肉充分吸收香料的精华,熟度透彻,色泽红润,肉香而不柴,香味绵长,酥软适口。从热气腾腾的锅中捞一块肉切碎,蘸着老汤卤汁,夹进麦香浓郁的现烤马蹄烧饼,咬上一口,外壳酥脆爽口,内里软糯咸香,美味瞬间绽放在舌尖,让人回味无穷。与保定其他驴肉火烧不同,小店驴肉烧饼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烧饼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风味,烤得粘满芝麻的外皮黄脆,里面柔软,刚出炉的吃起来又酥又脆又香,不添加任何香精、色素,属纯天然安全绿色食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博野豆腐乳,以其细软绵密的口感和红艳亮丽的色泽,成为了博野人民餐桌上的常客,享有 “东方奶酪” 的美称。别看它小小的一块,营养价值却极高。传统的博野豆腐乳制作工艺需要经过多道工序,首先将老豆腐切成小块,进行发酵,使其表面长满白霉,这一步是豆腐乳制作的关键,发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豆腐乳的口感和风味。发酵完成后,用高度白酒泡几分钟,既能杀菌增香,又能阻止再次发酵。然后把辣椒面、花椒面、桔子皮等打成粉和盐搅拌均匀,裹在用酒泡过的霉豆腐的每一面,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葱姜蒜等调料增香。最后装瓶,淋上炸熟后冷却的菜籽油,密封保存。经过一段时间的腌制,豆腐乳就可以食用了,此时的豆腐乳香辣适口,色泽红润,吃进嘴里软糯滑嫩,非常刺激食欲,是早餐喝粥时的绝佳搭配。
博野扒鸡,是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的特产,有着近百年的历史,是北方整鸡卤制的特色名吃。它的制作工艺独特,选用优质的鸡,加入各种中草药和香料烧制。烧熟后,用手提起鸡腿一抖,肉骨即可分离,因此又被称为五香脱骨鸡。博野扒鸡的鸡肉鲜嫩多汁,香味浓郁,每一丝鸡肉都渗透着香料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无论是作为餐桌上的佳肴,还是作为休闲零食,博野扒鸡都深受人们的喜爱。
槐花粉,是博野县夏季的一道特色美食,是槐花和大米合奏的美味乐章。制作槐花粉时,将新鲜的槐花洗净,与大米一起磨成浆,然后通过特殊的工艺制作成类似米线的形状,口感爽滑劲道。槐花香气怡人,花开时节飘香数里,用槐花制作的槐花粉,不仅有着槐花的清香,还具有清热解暑的功效。将槐花粉盛于杯中,一饮而尽,凉透心底之余还满口留香,不愧为夏日解暑之佳品。在炎热的夏天,来上一杯清凉的槐花粉,既能品尝到美味,又能驱散暑气,让人倍感惬意。
手掰肠,在整个博野县都很有名气,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它的制作工艺独特,选用新鲜的猪肉,加入各种调料,经过腌制、搅拌、灌肠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手掰肠的口感鲜美,肉质紧实,富有弹性,用手轻轻一掰,就能感受到它的韧性。吃的时候,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切成片,搭配其他食材一起食用,无论是作为下酒菜还是作为餐桌上的配菜,手掰肠都能为人们带来独特的味觉享受。
清真卤煮鸡,是博野县的地方名特产品之一。它色艳形美,肉嫩骨酥,软而不烂,味道醇香,扬名遐迩,脍炙人口。制作清真卤煮鸡时,选用优质的鸡,采用传统的卤制工艺,加入多种香料和调料,经过长时间的炖煮,使鸡肉充分吸收香料的味道,达到色、香、味俱佳的效果。清真卤煮鸡不仅口感鲜美,而且营养丰富,是一道老少皆宜的美食。无论是在节日庆典还是日常生活中,清真卤煮鸡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它承载着博野人民对美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站在时代的新起点上,博野县宛如一艘蓄势待发的巨轮,正驶向辉煌的未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博野县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禀赋,必将书写出更加精彩的篇章。
交通,作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在博野县的未来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随着津石、曲港两条高速在博野县的交汇,博野县的交通网络将更加完善,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将更加紧密。这不仅将大大缩短博野县与外界的时空距离,降低物流成本,还将为博野县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未来,博野县将继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进一步优化交通网络布局,提升交通服务水平,打造更加便捷、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体系。
产业升级,是博野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未来,博野县将继续围绕 “4+2” 产业体系,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在橡胶机带产业方面,将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进一步提升华月胶带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生态涂装产业方面,将以三棵树等企业为龙头,加快产业集群发展,打造中国北方最大的生态涂装基地;在高端苗木产业方面,将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培育更多的优良品种,提升苗木的品质和市场占有率,同时,积极拓展苗木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发展生态康养、乡村旅游等产业,实现苗木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在食品医药产业方面,将加快粤旺农业集团北方总部及生产基地等项目的建设,推动食品医药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旅游开发,是博野县未来发展的新引擎。博野县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资源,如解村兴国寺塔、博野县颜元文化陈列馆、还金井碑刻、沙窝千年古梨园等。未来,博野县将深入挖掘这些旅游资源的内涵,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打造一批具有博野特色的旅游品牌。同时,将积极推动旅游与文化、农业、工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开发更多的旅游新业态,如文化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等,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博野旅游观光、休闲度假。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博野县将积极承接京津地区的产业转移,加强与周边城市的经济合作与交流。通过与京津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提升博野县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水平。同时,将加强与雄安新区的对接,积极参与雄安新区的建设,为雄安新区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实现与雄安新区的协同发展。
展望未来,博野县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向着 “产业新城、经济强县” 的目标奋勇前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博野县必将成为京津冀地区一颗璀璨的明珠,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