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漂用品网

国庆旅游北上广:城市收入背后的故事

发表时间: 2024-10-11 17:43

国庆旅游北上广:城市收入背后的故事

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朋友圈又被各种“人从众”刷屏了,说是“宇宙的尽头是景区售票处”,还真是一点儿都不夸张!

铺天盖地的旅游打卡照背后,是今年国内旅游市场复苏的强劲势头,各路数据都亮瞎眼,妥妥地给经济回暖打了一剂强心针!

不过,在这片热闹景象之下,帝都、魔都、羊城三大一线城市的旅游收入排名却让人有点儿意外。

俗话说,“闷声发大财”,北京这次就扮演了这个角色。

国庆七天,北京接待了2159.64万游客,比去年同期多了18.35%,吸金能力真不赖! 旅游收入更是突破天际,高达268.85亿元,妥妥地坐上了冠军宝座,也创下了历史新高。

看来,帝都的吸引力真的无人能挡啊! 毕竟,故宫、长城、天坛这些老祖宗留下的东西,真的不是吹的!

相比之下,上海的表现就显得有些“佛系”了。 今年国庆期间,上海接待了1862.25万人次的游客,和去年差不多。旅游总收入达到269.19亿元,比去年增长了4.6%。

数字看着挺好的,但跟北京一比,就显得差点儿意思了。 难道是上海滩不够繁华,外滩的灯光秀不够炫?

再看看广州,羊城这次的表现可以用“稳中有升”来形容。 国庆节期间,广州迎来了1441万游客,比去年多了3.7%。旅游总收入达到了112.6亿元,增长了2.2%。

虽然跟北京、上海还有差距,但增长势头还是相当猛的。 广州这座老商都,现在在旅游市场上也开始积极起来啦!

如果只看总收入,北京无疑是当之无愧的赢家。

如果你仔细看看人均消费,会发现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上海的人均消费达到1445元,远远超过了北京的1245元和广州的781元,牢牢占据了榜首。

这说明,上海吸引的游客,消费能力更强,更愿意为高品质的旅游体验买单。 看来,魔都的魅力,并没“翻车”,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展现。

为什么三大城市的旅游收入表现会有这么大的差异?

说白了,还是“人设”不同。

北京,妥妥的“文化担当”。 作为六朝古都,北京拥有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历史文化底蕴,故宫、长城、天坛…随便拎出一个,都是世界级的文化遗产,再加上各种博物馆、艺术馆,简直就是一座“文化宝库”。

这次国庆,北京就打出了“文化牌”,推出了“北京文化季”,各种文化演出、展览,让人目不暇接。

从故宫的夜景灯光秀到798艺术区的前卫展览,从胡同里的京剧表演到国家大剧院的歌剧演出,北京的各种文化活动让世界各地的游客都大开眼界。

上海,走的则是“国际范儿”。 作为中国最现代化的城市之一,上海拥有迷人的都市风情和国际化的生活方式,外滩的夜景、陆家嘴的摩天大楼、新天地的小资情调…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再加上迪士尼乐园、野生动物园等主题乐园,以及各种国际展览、演出,上海吸引了众多追求时尚、潮流的游客。

广州,则是“宝藏男孩”。 作为岭南文化的中心,广州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从古老的陈家祠到繁华的北京路步行街,从充满岭南风情的沙面岛到现代化的珠江新城,广州展现出多元化的城市魅力。

再加上美食、购物等方面的优势,广州吸引了众多追求休闲、体验的游客。 三大城市的“人设”不同,吸引的游客群体自然也不同,旅游收入的差异,也就不难理解了。

国庆黄金周,对于任何一个旅游城市来说,都是一场“大考”,考验着城市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人流量一多,交通就容易堵。 黄金周的时候,高速路上车堵得满满的,景区门口队伍长到‌没边,地铁里人挤人,这些都成了常态。

国庆期间,北京的故宫和天安门广场每天都有十几万人参观,真是人挤人! 面对这么大客流,北京市政府也是想尽了办法。不仅增加了公交和地铁的班次,还在各个交通枢纽安排了志愿者引导游客。

为了缓解景区压力,很多景区都实行了限流措施,并鼓励游客错峰出行。 除了交通,住宿、吃饭、安全等方面也挺让人头疼的。

城市管理者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在保证游客游玩体验的同时,如何确保城市正常运作。

国庆黄金周的火爆,固然令人欣‪喜,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旅游收入的增长,是否意味着旅游质量的提升? 虽然上海的人均消费最高,但游‬客数量增长缓慢,这说明上海的旅游产品,还不能完全满足游客的需求。

北京虽然总收入最高,但人均消费不及上海,说明北京的旅游产品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打造更多高端旅游产品。

广州的旅游收入增长速度较慢,说明广州的旅游市场竞争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怎么协调旅游发展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呢?

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对城市环境、交通、资源等方面造成压力,如何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保护城市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是一个需要长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最后,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也挺重要的。 黄金周期间,各种“宰客”现象、“不文明”行为,也屡屡被曝光,这不仅损害了游客的利益,也影响了城市形象。

如何强化行业监管、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营造更好的旅游环境,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国庆黄金周只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小小缩影,未来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空间会更加广阔。

如何打造更优质的旅游产品,提供更人性化的旅游服务,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将是我们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

上海这次虽然游客数量没啥惊喜, 但人均消费却成了当之无愧的“扛把⁠子”。

1445 元!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要知道, 全国平均水平才 920 元。 看来,魔都的消费力真是毫不含糊!

上海到底凭啥这么“壕”?

首先, 上海的旅游资源, 本来就偏高端。 外滩、陆家嘴这些地标建筑, 本身就自带“高大上”的光环, 再加上各种高档酒店、米其林餐厅, 消费水平自然水涨船高。

上海的旅游产品现在更重视品质和体验。 比如, 上海迪士尼乐园, 虽然票价不便宜, 但里面的游乐设施、表演项目, 都做得非常精致, 游客的体验也非常好。

再比如, 上海的各种博物馆、美术馆, 展
览质量都很高, 也很受游客欢迎。

最后, 上海的夜经济也是一大亮点。 外滩的夜景和新天地的酒吧街都很受欢迎,吸引了很多游客来打卡消费。

所以, 上海人均消费高, 并不仅仅是因为物价高, 更因为上海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确实对得起这个价格。

广州这次的表现, 可以用“稳扎稳打”来形容。 虽然总收入和人均消费, 都不及北京和上海, 但增长速度却不容小觑。

羊城到底有啥“杀手锏”?

首先, 广州的文化底蕴深厚, 旅游资源丰富。 作为千年商都, 广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从古老的骑楼建筑到现代化的摩天大楼, 从充满岭南风情的珠江夜游到热闹非凡的北京路步行街, 广州的每一处角落, 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其次, 广州的美食, 也是一大“吸睛”利器。 早茶、烧腊、海鲜… 各种美食, 让人垂涎欲滴, 很多游客, 就是冲着广州的美食来的。

最后, 广州的旅游市场, 也更加注重创新和活力。 比如, 这次国庆期间, 广州就推出了城市 AR 秀、国际漫画节、国潮嘉年华等新玩法, 吸引了大量年轻游客。

可以预见, 随着旅游产品的不断丰富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 广州的旅游市场, 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黄金周的热闹过后,我们忍不住想:旅游到底是为了啥?

仅仅是去热门景点“打卡”, 发朋友圈“炫耀”吗?

当然不是! 旅游嘛,就是让自己放松一下,看看不同的地方,感受各种文化和生活方式。 然而,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 很多人都把旅游, 变成了“赶场子”式的打卡, 失去了旅游的本真意义。

与其在人山人海中“凑热闹”, 不如选择一些小众的目的地, 放慢脚步, 感受旅途的乐趣。


参考资料

光明网在2024年10月8日关于《北京国庆假期接待游客2159.64万人次,同比增近两成》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