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漂用品网

冬日悬瓮山下:晋祠古木的静美时光

发表时间: 2025-01-15 15:45

冬日悬瓮山下:晋祠古木的静美时光

冬日清闲,昨日趁兴去了晋祠公园,三零一公交车在晋祠东门停靠下来,走过迎曦门信步走近晋祠。当你走近晋祠的那一刻你心里怎么想,想什么。它是最具有历史意义的皇家祭祀园林,是三晋历史的文脉,是集中国古建筑的艺术天地。是集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的彩塑、壁画、碑碣之精品,它更是山西人文精神的留存。它是建国以来第一批由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那儿有一个醒目的牌匾晋祠二字,这二个字是陈毅题写的。那是一九五九年陈毅来山西,住在晋祠宾馆,为晋祠题写的匾额,并且有写下美丽的诗篇『游晋祠』。周柏唐槐‬宋献殿,金元明清题咏遍,世人立碑颂统一,光义从此灭北汉。帝王兴衰长已矣、人民世纪金不换。请君凭栏听黄鹂、请君细数春来燕,请君随流望菽麦、请君再看大修建。这是陈毅游晋祠时写下的诗篇,在很早以前就走进我的记忆里。一条中轴线上是晋祠的主题,一步步的走过去,词苑诗海,也许因为我喜欢这些真草隶篆的墨笔,就默默地把它门记录下来。

走近晋祠公园,两侧是两个八角亭,右手是太白亭,廊柱上有楹联题曰: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泻翠娥之句。左手一亭曰乐天也有楹联题写,它是为了纪念唐代诗人白居易而建,楹联记载晋祠的风物,晋祠古今传佳景、风物依稀记洞天。晋祠的山门题曰晋祠胜境,背后匾额的四个字则是『唐晋斯源』的篆书。一条中轴线上的景观尽前人题咏、我一个个看下去。晋祠正门牌匾上的晋祠二字,旁批御制御书,也许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亲笔因为有贞观二十年的字样。向里面的四个字则是『宗唐发轫』,楹联题『赫赫宗周明明哲辅诞灵降德承文继武、天地可极神威靡坠万代千龄芳㷕永嗣』。走过一道汉白玉的石桥,前面就是唐园。因为是冬月,两侧的银杏树都已黄叶落尽,只剩下枝干凛凛,这儿就是晋祠的迎曦门。被誉为唐园,牌匾是明代太原傅山所书。其楹联对曰:『凤壤瞻唐本、聖祠阅晋馀』『和风⁠朗月天怀畅、虚竹幽蘭静气殊』。一条中轴线上诸多的凉亭可小憩可吟颂,可欣赏古韵,读之津津有味。有荷风亭、枕泉亭、枕流亭,怡景亭、御景亭,伏龙亭、四美亭,有亭亦然、亭亭各异。

唐園过去是凌云阁,阁分上下三层,最上面的两个字是觀汾,下书飞龙阁,两侧楹联『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乃唐代大诗人杜甫的『题省中壁』诗中的两句。走过凌云阁,前面就是三晋名泉,两侧有楹联『水秀山明無笔無墨图画、鸟语花笑有声有色文章』。

晋祠游览的路线每次都是沿中轴线行走,这次我特意去了三清洞玉皇阁,那儿有千年的古槐。那儿可谓是道家的源流,三清洞里供奉的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以及太清道德天尊。三清观也许比比皆是,但都没有晋祠的三清阁这么恢宏,高台之上是三清阁,院内古木参天,距今一千四百年的古槐依旧苍健挺立,一身正气。三清是人类文明的三位神,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玉清元始天尊,是道教中的最高始祖,相当于佛教中的释迦牟尼元始天尊禀自然之气,存在于宇宙万物之先,他手执混元珠,象征天地未生,混沌未开,万物未生时的无极状态。上清灵宝天尊是道教中的第二位神,因为他于母亲洪氏腹中孕育了三千七百多年,诞生于浮罗丹玄山脚下,在一株枯桑树下精思百日,启悟道真,手捧如意或太极,象征着无极生太极,太极成五行,万灵归其宗的道义。第三位天尊是太清道德天尊,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太上老君,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人们称他为老子,西出函谷关,写下了一部道德经,上下五千言。他与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同为道教三尊,也是三清中最受香火奉祀的神明。那儿还供奉着得道成仙的上八仙吕祖·吕洞宾,关羽,以及众多的神明,这儿使我懂得了许多道家的学说与学问。

我又回到了中轴线来到这对越坊,对‎越语诗经·周颂,『秉文之德,对越在天』,对越二字相传为明太原举人书法家高应元所书。『整饬遒劲、宛如山岳嵯峨,棱角俏丽,不可揣摩,被誉为䧺奇之笔』,为晋祠三大名匾其一。对越牌坊前面即金人台,四个铸造的铁人象征着晋祠的久远。

晋祠金人台的传奇亦不知该怎样去看,人们都在那儿打卡,我只是在那儿站了一会。一条中轴线上千年古韵,千古风流,千年的灵脉要写的太多了,晋祠三绝,周柏唐槐、宋朝的献殿,鱼沼飞梁难老泉涌、以及显灵昭济聖母殿,无不透着神采熠熠,千年的不朽。也许这些景观人人都能见,讲解员的解说娓娓动听。而我却是想用文字详细的记下它的飞虹,彩塑颜色,以及那永远不竭的泉流。它可与山东济南的趵突泉齐名相媲美,一个在山右,一个山左。在对越后面就是献殿,高九米七五,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当心间前后辟门,以营造法式去看,它的外观又好似一座凉亭,玲珑剔透。是我国唯一一座殿和亭结合的建筑,为晋祠的三大国宝建筑之一。鱼沼飞梁西依聖母殿,东临献殿,位于鱼沼之上,其实就是一座桥。东西长十九米六,宽五米,高出地面一米三,南北桥面长十九米五,宽三米八。鱼沼飞梁可谓历史悠久,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晋祠志记载『北齐文萱帝天宝中,以晋祠山水之胜,穿错池沼,上架飞梁』。由此可见鱼沼飞梁早在北魏以前就已建成,飞梁之下有三十四根石柱立着。这儿有个古典传奇,鲁班的妹妹善刺绣,与哥哥夸口,她可以一夜功夫做出一双绣花鞋,希望哥哥能造出一座从来没有见过的桥,既能南北行走,又能东西互通。然而她没有想到哥哥一夜之间就筑成一座十字石柱桥,一声鸡鸣桥渐成。而妹妹的绣花鞋也只做了一只,而另一只好用黑纸糊面以假乱真。因而后人们发现右脚的鞋总是先烂,原来是子乎者也。故事很有意思,桥依旧有着鱼沼飞梁的色彩。

鱼沼飞梁后面就是聖母殿,属晋祠最雄伟建筑之一。殿高五点七丈,面深七间,进深六间,殿前廊柱上有八条盘龙活龙活现,似乎随时要飞走的样子,不能不叹服中国古代的能工巧匠,画龙不点睛,不然早飞了。大殿正中挂着显灵沼济聖母牌匾,六个字给大殿增加了几分气势,两侧楹联是『悬瓮山高,碧玉一湾分晋水,剪桐泽远、慈云千古荫唐村』。第二幅楹联则长些,『溉汾西千顷田三分南七分北浩浩同流数十里淆之不浊、出瓮山一片石冷於夏温於冬源源有本亿万年与世长清』。

走过聖母大殿,我想先去看看周柏,它是西周初年所植,距今已与逾三千年。树身向南倾斜龙蟠虬曲形似卧龙。据载,在其北侧原有同年植风柏一株,两柏并列参天。古柏齐年为晋祠内八景之一,北宋欧阳修有诗赞之,『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周柏与聖母殿的侍女塑像,难老泉流,并称之为晋祠三绝。我信步登上朝阳洞,一览晋祠,朝阳洞天然开凿石窟,供奉着王灵官像,为五百灵官之首,称号『都天大灵官』,山顶即悬瓮山。灵官洞悬匾『眼底壶天』,『白云深处』,有楹联题曰『日上山红志縣灵金三剑动、月来水白真人心印一珠明』,小小拱门,上书青云直上,上有顾亭,顾名思义回顾,两侧楹联,水绕仙楼清濯鹤,山环玉洞岭棲云。旁又有小门,匾额题揽翠、含晖,放艮·凌虚·娯暇之字样决胜烟雨,细听慕然心动。

聖母殿侧有公输子祠,公输子又称鲁班庙,公输氏名班,春秋时期鲁国人,惯称鲁班。是古代的能工巧匠,被尊为中国建筑史上的祖师爷,这儿应该有他一席之地。聖母大殿的南侧即晋阳第一泉,被誉为难老泉。从一九九四年干涸,迄今三十余年,今又泉流夜涌,奇而不奇。流淌了数千年的晋祠三泉彻底断流,难以揭开这个秘底。难老泉有名柳姑泉,相传金胜村柳姓姑娘初嫁到晋祠的古唐村,水源离家很远,一天只能去挑一趟,婆婆故意刁难儿媳,每次只喝前面的一桶,后一桶则用来饮马,致使柳家姑娘天天挑水,永无休止。有一神仙感⁩柳氏贤惠赐她一马鞭,让她带回家中,只要瓮里缺水,就拿到马鞭随手一挥,水就会自然而然涌出。后耒柳氏坐化柳姑泉,成为千年不干涸的难老泉。晋祠三匾,对越匾,水镜台,难老泉,同为晋祠三绝。傅山题难老二字,太原晋祠乾隆时期的书法家杨二酉题水镜台,对越则为太原举人高应元所书。

晋祠三绝,晋祠三匾,晋祠三泉,都已走过,信步又走进山高水长,这儿有两颗五百年前的银杏树,只是时令已过,满树黄叶悉皆凋零,此时只有古木枝干凛凛,老气横秋。可惜了那满树的银杏黄叶,五百年的岁月葱茏。

在晋祠公园信步三个多小时的来去匆匆,下午五点时分才走近南侧的浮屠院。浮屠即佛塔,因院中有舍利塔,又名塔院。浮屠塔创建于随文帝时期,宋代重修,清乾隆年重修时,在地宫下发现一千多颗舍利子,莫非是佛门有灵,认苍天生生不息,于是又被称为舍利生生塔。塔高三十七米八,八角七级,也称七级浮屠。夕阳西下时,宝塔披霞,自古就被誉为晋祠外八景之一。浮屠院落为晋祠八景之一,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地方,信步而来也有些遗憾,差一些错过这晋祠南的古塔。我曾去过临汾广胜寺去看飞虹塔,太原双塔公园去看牡丹与永祚寺双塔,但却险些忽略了这儿的七级浮屠。浮屠院落地处偏僻的角落,这儿的美并不逊色于晋祠三绝。在晋祠的悬瓮山下又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穿过那一片池塘,不是水气蒸腾,而是一池碧水,薄薄的冰。幽僻处可有人行,点苍苔、白露冷冷,这儿山环水抱,嘉木葱茏,一池的冰雪玲珑剔透,更显得别有幽静。携妻子来这儿完全是无意之间,忽而看到这一泓碧水,半池薄冰,喜不自胜。我让妻子站在那白玉栏前拍下那绝美的风景以及绰约
风姿。水没有一点褶皱,冬装着体,亭亭玉立,难得如斯潇洒、些许风流。池冻像铺上一层玉,妩媚有点迷人。此刻感觉人之游赏,皆在于心情。

晋祠山水,秀美的悬瓮山,十二年前来过,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因为已经写过晋祠的文章,昨日归来想着再也没有灵感了,然而那颗心却一点儿也放不下。

我该怎样去写晋祠,许多人到了山西都会来晋祠,也不单单因为桐叶封弟,鱼沼飞梁,三绝三匾闻名遐迩。而是因为那雕梁画栋曾被梁思成林徽因誉为三晋大地的风流。南北朝时期晋祠就有读书台、望川亭、流杯亭、涌雪亭、仁智轩,明代重臣尚书王琼,曾做过三朝元老,在晋祠创建了晋溪书院,五百年前的银杏树映衬着山高水长。

写晋祠山水能無风月无边、文明始于足下,这儿属于五千年的历史文明,三晋的风流。我还是记着陈毅在上个世纪的一九五九年写的游晋祠,『请君凭栏听黄郦,请君细数春来燕』。晋祠的美,美的在树,美的在水,美的是泉流。有人说晋祠一美是树,二美是水。作家梁衡说晋祠这里的水,清、静、柔,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景、路边有溪流。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些水都出自晋祠一泉,
难老矣。

黎明时分,已经没有了一丝睡意,就想再写写晋祠。也许仅只有三四个小时的行走,无怪乎走走停停,其实晋祠气壮山河早已在心里。昨日闲暇就又去了晋祠、那些真·草·隶·篆的匾额楹联,虽则看似生涩,仔细的看了又看,慢慢地会领略到它的韵味。又一次回到晋祠胜境,这儿是晋祠的第一道门,它的背后是唐晋斯源。是已故的著名书法家,山西大学最初的老教授姚奠中。不会想到他的故里也是山西运城盆地稷山县南阳村。现在是冬月,时令近大寒,我记得往年寒月雪花纷飞,一个人去了汾河左岸,那儿的河边岸帻,白雪皑皑,几尊铜像矗立在那儿。那是桐叶封弟的故事,也就是唐叔虞的传奇。

此刻我在想,如果晋祠也能下一场雪,那景色岂仅一湖、一亭,一芦席也。晋祠雪影,也不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也。我看到有位朋友在下雪的早晨去了晋祠,写下了一篇美文,题目是『雪落晋祠,放肆的美』,我一字字的看下去如痴如醉。「雪从西侧的悬瓮山顶开始蔓延,扑簌而下,好似天边揉碎了的云彩。轻飘飘的笼罩着每一处的屋顶、脊刹、山花」,雪镶红墙,玉坠琼芳,雪落晋祠,美的放肆。

现在我只有一个愿望,待到雪花烂漫时,我也会来晋祠,看那满园雪景,晋祠竹枝披一身洁白。

悠然凌晨辍笔~汾河岸畔祥云公园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