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1-14 10:21
□高明乾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出自《诗经·召南·鹊巢》第一章。诗中的维,是发语词;鹊,指喜鹊;于归,是指古代女子出嫁;百,是指虚数,言其量多;两,指车辆;御(yà),意为迎接。
该诗的意思是:“喜鹊辛苦筑成巢,猛鸠强占鹊的巢。女子就要出嫁了,百车迎接真热闹。”
《召南·鹊巢》诗描写了贵族女子出嫁的情景。这首诗是写被丈夫抛弃的前妻,看到续娶盛况的有感而发。诗中以“鸠居鹊巢”联想起兴,这个比喻太恰当了。诗中展现她的丈夫再婚的盛况。迎亲车辆之多,是说明新郎的富有,也衬托出新娘的高贵。被弃前妻欲哭无泪,无语凝噎的悲伤辛酸弥漫缭绕于整个诗篇。她怨恨别人侵占了她的家。于是,才有“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句。
古人观察细微,认知了“鹊巢鸠占”,揭示了一种自然现象。《诗经》流播的久远,“鹊巢鸠占”成为一种家喻户晓的成语。然而,这又是一种自然现象,弱肉强食的普遍规律,从自然的角度看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 可是人类社会是要讲道德,讲人性的,用现在话说是要讲精神文明的和法律规范的。不然,社会就乱了套了。
鸠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古代诗词中可见一斑。唐代李德裕《忆平泉杂咏·忆春雨》:“春鸠鸣野树,细雨入池塘。”宋代赵蕃《闻鸠有感》:“可怜鸠拙安无栖,雨来逐妇晴呼归。”
宋代陆游《草堂》:“新酒已知迎社熟,秋莺犹作傍檐啼。”宋代许棐《喜迁莺·鸠雨细》:“鸠雨细,燕风斜。春悄谢娘家。”宋代徐照《青鸠词》:“明年花开人东西,青鸠食花旧处啼。”
现代诗人舟自横《鹊巢鸠占》:“强鸠无理将巢占,喜鹊有冤奈盗何。”
鸠(红脚隼)
传说侵占鹊巢的有多种鸟,古代说的鸠,泛指多种鸟。像鸲鹆(八哥)、鸤鸠(布谷。古代对鸠的认识不一:如汉毛亨《传》:“鸠,鸤鸠,秸鞠也。鸤鸠不自为巢,居鹊之成巢。”朱熹《诗集传》:“鸠性拙,不能为巢,或有居鹊之成巢者。”冈元凤《毛诗品物图考》:“毛氏以秸鵴释之,然大抵诸鸠拙于为巢,故《禽经》云:‘拙者莫如鸠,不能为巢’。此鸠不必指一种。”
焦循《毛诗补疏》:“安《诗》止言鸠,何以知其为鳲鸠,以《诗》言居鹊而知之也。崔豹《古今注》云:‘鸲鹆一名鸤鸠’ 严粲《诗辑》引李氏说云:‘今乃鸲鹆也。鸲鹆今之八哥。’李时珍《本草纲目》云‘八哥居鹊巢。’”
现代动物学上所说的鸠是指鸠鸽科部分鸟类,如绿鸠、南鸠、鹃鸠和斑鸠等。它们能否侵占鹊巢,值得进一步探讨,因为它们不是那么强悍,没有那么凶狠。隼科的燕隼、红脚隼有此可能。据刘凌云、郑光美《普通动物学》:“红脚隼体形大小似鸽,雄鸟背羽灰色,腿脚红色,飞行快捷似燕,又名青燕子。春夏季节来我国繁殖,侵占喜鹊及乌鸦巢产卵,‘鹊巢鸠占’的‘鸠’即指此鸟。”
据杨安峰《脊椎动物学》:“红脚隼,俗名青燕子。它自己不会筑巢,常利用喜鹊的旧巢,也侵占新筑的鹊巢,将喜鹊从巢中赶走,有时与喜鹊争噪数日,才把巢占为己有,古书中所载‘鹊巢鸠占’就是指的这种现象。”
红脚隼是隼形目、隼科的小型猛禽,又称青鹰、黑花鹞、红腿鹞子等。属小型猛禽,体长25~30厘米,雄鸟通体呈暗石板灰色,尾和翅灰色,无横斑。眼周、蜡膜和脚呈红色,肛周、尾下覆羽,脚上覆羽呈棕红色,故称红脚隼。腋羽和腋下覆羽白色。雌鸟上体暗灰色,具黑色横纹,下体棕白色,胸部有黑褐色纵纹,腹部有黑褐色横斑,腋羽和腋下覆羽白色,肛周以后至两腿橙黄色。
鸠(红脚隼)
红脚隼生活在低山、丘陵、平原、荒野、疏林,常单独在空中回翔或立于电话线上。以食蝗虫、蚱蜢、蝼蛄、螽斯、金龟子、蟋蟀、叩头虫等昆虫为食,也吃小鸟、蜥蜴、石龙子、蛙和鼠类等小型动物,其中害虫占其食物的90%以上,在消灭害虫方面功绩卓著。红脚隼种群数量局部较丰富,总的数量不多,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诗经》中对“鹊巢鸠占”这种鸟类生态现象的记述,反映了古人开始认识了生物之间的种群关系,开创了动物行为学的先河,其生态学意义非常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