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1-27 06:30
酒席,在豫南一带,指的是谁家有红白喜事,宴请宾朋时所摆的有规矩有礼仪,有固定格式和顺序的大席面,豫南称这酒席为“全桌”,去赴宴叫作去吃桌。如果是一群好友相聚,弄一桌好菜,整几瓶好酒,把盞论道,举杯言欢,那只能叫酒局或饭桌,称不上酒席。
全桌,顾名思义,天上飞的地上走的,山里生的水里游的,黑的白的,红的绿的,所有好吃的能有尽有,据说是由满汉全席转化而来。这全桌宴席细化起来,又分为红事宴,白事宴,弥月宴,回门宴,及第宴,祝寿宴等等。包含了酒文化,美食文化,礼仪文化。宴席的菜肴和出品顺序大质相同,但细节和性质,当然还是有着不小的差别。
红事宴,是指结婚新郞一方摆的宴席。男女双方先订了“好”,到了好前几日,主家就请来了官亲族头儿,选定谁当“执客”,执客是执行掌管本次酒席的全部流程和照看客人的总指挥,所以也叫“执照”。这执客一般都是选德高望重,识文断字,精通礼仪,且有点权威的头面人物来当。
好的当日,执客早早地到来,支起礼单桌,摆上文房四宝,在红纸本子封面写上“礼单”二字,以备登记礼金。去送礼金的行为民间叫“递礼”。
执客看看手表,事前双方掐算的好时辰快要到了,意味着新娘子就要临门了,就吆喝所有来帮忙的族家邻人在院中集合,从中挑选一批长得端正衣着光鲜的年轻人吩咐道,你负责放炮,你俩负责迎新娘,你几个负责接嫁妆,你负责让烟,你负责倒水。分拨毕,就各司其职,按步就班的动作起来。
随着一长挂鞭炮的鸣响,新娘子就到了大门前,大门前两边早已准备好了两小捆包有小鞭炮的谷草,新娘子从哔叭的炮响和谷草火中穿过大门,执客指挥新郞向新娘施一礼,新娘子这才被前呼后拥的接入洞房。
迎亲已毕,执客在礼单桌边落座,开始收礼。执客依次在礼单上写下递礼人的名字及礼金数,还注明所来赴宴的人数及男女。这是因为男女桌是分开的,以备安排座次时参照。
席位的安排,依照的是辈份,亲疏,地位,远近等来区别对待。今天是红事,当由新娘子坐第一席的首座,民间称这第一位是上位,或上马位,戏称“上马威”。
不过要是深层一点认识的话,这上马威应来源于“上八位”的转音,中国神仙有上八位、中八位和下八位之分。新娘子今天坐上八位,这也是她一生中唯一一次在这个家坐客位,过了这一天她就是这个家的主人了。
陪座必是她的妗奶,妗奶就是她家公的舅妈,如没有妗奶,就轮到新郞的妗子了。男桌的第一席必是今天送亲的新娘叔叔或哥哥。
一挂鞭炮响后,老亲旧戚新朋老友都已落座,开始上菜。八仙桌的四角摆四个“压桌碟”,碟子里大都是油炸的麻叶,糖果,或西瓜籽、葵花籽之类的“闲嗑牙”。四热四凉菜品上来后,执客带着老东家和新郞到各桌“看菜”,每一桌都说一遍同样的客套话:感谢各位亲朋好友今天在百忙中拨冗前来贺喜,也没什么好菜招待,慢待了贵客希望原谅,薄酒一杯不成敬意,望各位开怀畅饮,吃好喝好!
八仙桌四周都拿起筷子,望着上马威说:请!请!叨!叨!上马威夹起一小筷菜:大家都请!这才都叨着吃起来。吃一阵子后就开始加盘子,这加盘的多少,就要看主家的实力和出手是否大方,有加四个的,有加八个的。
主家和些会事的人分别斟了几轮酒后,好热闹的客人就在桌子中间支起“枚台”,开始猜枚划拳,宴席的气氛达到高潮,这时便有点青酒红面群英会的意味了。
又一挂鞭炮响,这是进入酒席的第二个环节—— 上蒸笼三大件。头碗鸡,二碗鱼,三碗就是大肉皮。这三件都是蒸品,大肉皮要红要大,还要裁割成平行四边形的,一共八块,每块足有一两重,蒸得烂乎乎的,筷子都难以夹起,往往要用调羹搲(wā)。
据说这是为了照顾没牙的老人的,过去的人们对老人是有孝心的,不象现在的人只敬小不敬老。每大件前面先上一个汤,分别是海参鱿鱼汤,酸辣肚丝汤,白果肉片汤或木耳石花汤。
出来的头碗汤先不要动,东家要二次看菜,仍然是执客带喜公和新郞一起,依次对各桌上马威抱拳施礼,说着没菜、失礼了之类的谦虚话。然后等上马威拿调羹舀起汤,其他人才都舀汤喝起来。
这头碗汤上来,有些坐上马威不懂酒席规矩或叫酒席文化的,拿起调羹就舀,那就贻笑大方了。因为除了头碗汤东家要看菜之外,送亲席上马威,还得往端菜的条盘里放上一个红包,叫“谢厨礼”,这是出发前女方主家包好并嘱托过的。
男方主家根椐娘家来送亲的和“歪脖子”的人数,也在条盘里放了对应的红包。这歪脖子是民间对送亲队伍中抬嫁妆人的戏称。三大件和三碗汤的碗盘撤下去后,又上了一碗清水,这碗水不是让你喝的,是让你涮调羹醋碟和筷子,说明下面要换味道了。
接着上来一碗甜汤,内容为银耳、山药、红枣、苹果,以芡粉沙糖勾调而成。然后是一盘羊脂玉一般地甜米,是糯米放蒸笼里久蒸而得来的,已看不到米粒形态,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碗坨。将甜汤碗中尚余的汤浇在甜米上,搲一小团放入口中,管保你甜美得忘记贵姓。
还是一挂鞭炮响起,酒席进入吃饭环节,端上四个座碗和鸡蛋汤,四个座碗也都是蒸品,酥肉,丸子,红肉皮,蒸鸡块。此时,主家进行第三次看菜。
到此时,有些枚好量大的喝酒人,可能还酒意未尽,大家都崔“开快车”,就把酒盅撤掉,换成了酒碗。几碗酒下去,可就不喊俩亲亲、三桃园、四季发了,或歪着头,或干脆趴在八仙桌上神仙似的呼呼起来。馍、稀米汤上来,客人们早已酒足菜饱,那里还有人吃得下。
散席后,堂屋第一席的八仙桌抹干净,倒好茶水,娘家送亲的都进来,进行今天最后一个仪式。这环节有点人的“交接”之意味。
送亲的说,这闺女在家娇生惯养,针线活地里活都做得不好,礼节礼貌也没学会,以后还得你们俩老人多包涵,这人就交给你们啦!
婆家父母忙说,没事呀,你们就放心吧,我们保证对她比对俺亲闺女还要亲,家里活地里活有俺俩老哩撑着,还不必他们干,难为不着。
交接仪式完成,天色不早了,送亲的就说要回去了,主家给他们每人两包烟,说是走路上吸,又给女方家里回过去二升黄豆。回这金黄的豆子,表示你家姑娘价值千金。
回门宴,是指新娘的娘家一方摆的宴席。姑娘年前出嫁的,一般正月十五请新客观花灯,合一起办回门宴。全桌的菜肴和路数与婚宴相同,只是座次安排上不同,第一席上马威必是新女婿坐,然后是姑父姐夫陪同,这叫“老客陪新客”。
白事宴,白事又分丧考宴和丧妣宴。若是父亲去世,舅爷家人是第一席的上马位。若是母亲去世,舅家人必是第一桌上马位。看菜时东家要身着孝服,腰绑麻线,这叫披麻戴孝,到每一桌都要磕头作揖,表示对各位亲朋来为亡者吊孝的敬谢,民间叫谢孝。
弥月宴,又叫过满月,为了初母早点吃上娘家送的“面”,很多都是小孩十二天就待客。
来送面的娘家人第一席上位,席面仍是全桌路数,只是上四个座碗后,要上一大碗面条和一只空碗,桌上的全部人员,每人挑一小筷头面条放于空碗内,然后才开吃。执客端起这只大家挑进面的碗来到院子里,让新生儿父亲大声叫道,东来㕍西来㕍,都来吃俺长寿面,叨一条,嬔个蛋,俺孩儿长生到百年。然后用力将碗里的面条泼洒到堂屋房坡上。
及第宴,是庆祝中了功名人的宴席。现在演变成小孩考上大学的人家都要摆酒的风俗。这种全桌一般闹酒时间较长。
祝寿宴,是家中老者六十大寿或八十大寿而摆的庆祝宴。这种宴当然是寿星坐上马威,其它座次,还都是按全桌安排的老规矩来。
吃桌闹酒,少不了席间行酒令。喝酒菜上齐,这个桌今中午该怎么喝,就要有人立规矩并发号施令,想发号令者,就要先喝几个满杯,这叫令酒。
然后就发话,这一巡每人三盅或每人五盅,如有人不愿喝,酒司令就有话说了,你得喝够我刚才喝的令酒杯数,因我喝令酒时你同意过了。闹腾一阵子如“卖”不出去酒,那就支枚台开始猜枚划拳。
猜枚一般是由坐“流水口”的先打一个“通关”,流水口就是上菜的位置,一般是由族家晚辈坐此,负责接盘子倒茶水。打通关是一个人与桌上的每人各猜十二个枚。
豫南猜枚划拳一般是四六开拳,也有喊俩好开拳的。喊俩好开拳的必是大拇指与对方大拇指碰面,按辈份喊哥俩好或爷儿俩好。而豫南的邻居湖北四川猜法就不一样,他们叫的是,一个螃蟹八只脚,两只眼睛这么大个壳。杠子、虫子、老虎、鸡子倒是很多地方都行通。
通关都过了后,大部分都喝好了,这和体育运动会的淘汰赛一样,乘下的就都是些枚猜得好酒量也大的人。
下面开始论牌猜了,若报乒乓球牌,那是十二个为满;若报老牌,那就难说了。由双方推选都认为公正的人来报牌,报牌人也就是裁判员的角色。
猜枚时的叫法有三字经、四字经。三字的:哥俩好,一心敬,三桃园,四季财,五魁手,六六顺,七巧图,八匹马,九长寿,十来全。
四字的:一心敬你,哥俩亲亲,三星高照,四季平安,五金魁手,六六大顺,七仙巧女,八方来财,九九长寿,幸福十年。
乒乓球牌应该大家并不陌生,而这老牌,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这报老牌,有人说是李白创立的,其实唐代有没有猜枚这个活,那还不一定呢,即使有这个活,这白哥与诗朋酒友都是吟诗作对来论输赢的,何来李白创牌之说?这只是好酒人酒后吹吹牛,为猜枚的行当攀攀高,沾沾名人名气而已。
老牌给每个数字都安一个代名词,用两个代名词来显示比数:
1:0叫“日出东方一点红,喝家儿是个酒英雄”;
1:1“日头、月亮出在天上”;
1:2“二目观日”;1∶3叫“日照鞭”;1∶4叫“日照红城”;2:0“二目观空”;2∶2叫“小板凳两头停”;
2∶3“二目观㕍”;2∶4叫“二目观红城”;
2∶5“二目观梅”;2∶6叫“二目观半天”;
3∶0“单挂鞭”;3∶3叫“双挂鞭”;
3∶4“城头上面挂扎鞭”;3∶5叫“鞭打梅花”;
3∶6“鞭打半天”;4∶0叫“空城一座”;
4∶4“唐河社旗两座城;4∶5叫“城头顶上插朵梅”;
4∶6“红城对半天;5∶0叫“梅花一朵”;
5∶5“两朵梅花对着开”;5∶6“梅花对半天”;
6∶0“空有半边天”;6∶6“天中划一道,每人各半边”;
7∶0“没成牌重报”;又返回1∶0。
这老牌能循环往复的报,若不成牌就没具体数,任你酒量在大,也能叫你喝得脚趾头发红。
到过豫南的广东老板感慨,豫南人热情好客,不愧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酒文化底蕴实在深厚,鱼头酒,门盅酒,敬酒,碰酒,过关酒,看门酒等等等等,糊里糊涂可就喝饱了。
席间的猜枚划拳,不就是活脱脱酒的文艺表演嘛!豫南的酒席真的热闹,那氛围,那场面,真叫人热血沸腾,流连忘返。
作者简介
魏金铁,南阳唐河古城人,法律工作者,现已退休,定居广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