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漂用品网

感受校园饮食文化:为何学生难以体验到满街美食的快乐?

发表时间: 2024-11-03 08:14

感受校园饮食文化:为何学生难以体验到满街美食的快乐?



这几天孩子一直抱怨学校的配餐,中午下午基本差不多,真是够了。

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完全是利益争夺的结果。本来那家配餐挺好,中午吃了米饭配炒菜,下午便不会重复,可能是包子水饺也可能是米线汉堡,常换常新,很是用心。

现在倒好,为了协调各方面利益,中午用的原来那家,下午换了另一家。

这两家竞争对手之间自然没法协调搭配,所以中午是米饭配菜,下午是菜配米饭。不怨孩子们挑,是他们操作骚,天天这样吃,大人也受不了。

1、

本来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市场的力量完全可以解决孩子们吃饭的问题。

以前有句话,一个学校养活一条街,学生自由点,外面人赚点,这是相当和谐共生的一个景象。可现在是校门紧闭,打着食品安全的幌子做着利益输送的买卖。

外面呢,房租巨贵,小生意租不起,摆摊又没地方,巷子两头堵猪,你跑不了。

市场开放这么多年了,还没等到遍地开花,道貌岸然的垄断出来了。可垄断你也得过得去吧,家长的腰包瘪了,收钱的手抽了,孩子还吃不好。

最重要的是,没有选择权。

所以我经常怀念中学时代学校西边那条街,好吃不贵,自由选择,主打就是一个口碑。

自从学校开了个小西门之后,那条狭窄的小街很快就脱胎换骨,尤其是小门两侧,一铺难求,都看准了这几千名学生和老师,就是排队的财神爷上门。

而我们这些吃够了食堂的学生,无疑是进入了一个新天地,每天中午放学,西门那个单向通道得排七八分钟才能出去。

任何一个行业,只要有了垄断的机会,那么一定是一塌糊涂。

学校食堂就是这样,不论怎么改革,只要学生出不去,只要学生没啥选择权,他们一定是怎么赚钱怎么来。小西门一开,他们眼里冒火,流出去的都是钱啊。

这让我们很是畅快。

让你手抖,让你白菜帮冒充大肥肉,让你炒鸡蛋掺面粉,让你半片猪用一学期,让你刷锅水冒充丸子汤,留着你们自己吃吧!

外面则是一片红火,生意最好的,就是小街头上那家药膳饭庄。老板娘主打药膳,包子仅是主食之一,可没想到误打误撞包子火得不得了。

因为吃这家的包子,我们差点惹出来大事。(参看《》)

这家包子生意太好了,学校老师周围居民都跑来买,确实个大馅足,味道鲜美,一口下去,满嘴流油,在那个年代,实在太诱人。

在包子铺旁边的那块小三角地,是卖火烧的孙大爷爷俩的火烧店。他们都是以前老国营饭店的员工。孙大爷退休了,可儿子赶上下岗,所以爷俩下岗再就业卖火烧。(参看)

他们生意也是相当好,这让他们家属院这帮老国营饭店的人蠢蠢欲动,这送上门的钱,不能不赚啊。

他们的加入,让这个小街档次陡然提升,毕竟人家是正规军。

问题是,实在没有那么多地方!就连一段两米多宽的台阶,都被一对老夫妻占据了卖油饼

现在这种平底锅烙的大油饼毫不稀奇,尤其是在北方地区,哪个菜市场都有卖的。但是在三十年前,还真不是那么回事。

那时候我们这里菜市场的主食,一般就是馒头煎饼烤牌烧饼发面饼这些东西,这种大油饼很少见。只有在家里,有个巧手妈妈,我们才能吃得上这葱花油饼

这条路重新修缮以后,路边一些乱七八糟的老建筑明显高出来一块,有些楼边就闪了出来。就这点不规则还是个大台阶的地方,硬是被这老夫妻给用上了。

纯露天的,就一个炉子一口大平底锅一张桌子一张案板一根擀面杖,外加水面葱花油盐花椒粉,一个老头一个老太太,还有两个马扎。

我们以为孙大爷那三角地已经够简陋了,见到这个摊位,才知道只要想干,总能干起来。

不出意外的话,他们也是这个家属院的人,年龄又大了,谁也不好说他们。最重要的是,那时候蓝衣军团还没诞生,路边的机会还有很多。

这钱的诱惑就是这么大,本应该颐享天年,大冬天却又出来露天摆摊,也算是老有所为。可就是这个不起眼的油饼摊,却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好手艺。

这老头干干巴巴的,说实话不像国营饭店的人,但这油饼做得确实暄软可口,葱香扑鼻。课间操一结束,就有学生跑出来买上五毛钱的垫垫肚子。

五毛钱,可以买一块45度扇形锐角葱花油饼。为什么说是45度,因为一个大饼横一刀,竖一刀,再斜着两刀,正好切成八片,标准的45度。

当时肉夹馍一块钱,煎饼果子一块五,这个才五毛。

不要小看这个45度大扇形,因为他们用的那个平底锅得四十多公分,也就是一个大饼的八分之一,数学好的可以算算面积。

不管怎么比,这大油饼都是性价比之王。

2、

这个葱花油饼能火起来,多少还和我们有点关系。

这老两口都是七十上下的人了,体力精力明显都开始走下坡路。

所以他们避开了早餐的高峰时段,主打就是课间操和中午,客户指向性也很明显,就是学生。

对于老百姓来说,这种油饼,太家常,自己做就行了,没必要买。

可学生没得做,在课间操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做好了一大摞葱花油饼,然后全部提前切割成45度扇形,摞在一起,热气腾腾,五毛一块,简单明快。

课间操时间有限,想买这个饼很不容易,瓶颈就是那个单向的小西门。

这个小西门做得确实有点变态,为了不让自行车进来,设计成了错位的单向通道,就是得拐个直角弯才能进出,这极大延缓了高峰期的进出速度。

但总比没有强啊,感谢领导啊。

那时候家里正好赶上下岗困难期,课间操我基本不会买东西吃,母亲也很尽责,早晨都会给我做早饭。

但是同学大米大沉他们不一样,大米是因为睡懒觉,经常早晨不吃饭。

大沉早饭必吃,但是两个小时后就饿了,毕竟一米八多,二百五十多斤的体重,一天三顿饭似乎很难维持他身体的正常运行。

课间操这点时间,他们必须得补充一点能量。

而且,这两位都属于巨能吃的这种。大米是瘦肉型的,肌肉发达,天生一个橡皮胃容量惊人。大沉是消化型的,早晨吃的不管多少,到了课间操就已经饥肠辘辘。

平常课间操,他们都是去前门补充能量,煎饼果子肉夹馍,面条馄饨鸡肉串,不管哪一种都下不来一块钱。

哪里有啥好吃的,他俩一定先去打卡。

可要说发现早,还是我和大李最早发现的这个油饼摊,因为我们是固定中午出去吃饭。

只是发现了,看没有人买,也就没当回事,当时他们刚开始出摊。

大米中午都是回家吃,他住得近,大沉大部分时间回家,懒得回家了就和我们凑一起。因为我们三个人比较和谐,加起来正好六百斤上下。

有这个体量在,所以出去也比较受这些小吃摊主欢迎。

尤其是大沉,到哪里一坐,那待遇都比我们高,一看这壮汉有钱又能吃,绝对的优质客户。我们两个多少就寒酸一点,能一块五解决的,一般不会用两块。

听我们闲聊说发现了一个新摊位卖葱花油饼的,大沉很有兴趣,中午不回去了,跟你们走。

大沉家里条件很好,父母工作都很不错,所以吃的自然和我们不一样。但是天天鸡鸭鱼肉也有烦的时候,经常需要外面这些他妈不让吃的东西来换换口味。

最后一节课一下课,我们就赶往西门走,已经有上百人排队等着出去。

等我们到了那老两口摊位的时候,那老太太愁容满面,锅里一整个饼还没卖出去,老头在旁边坐着,有点渴望的看着来往的学生。

咋就没人停下来买呢?

其实昨天我们看到的时候也是这样,他们也不吆喝,也没有个招牌,就老两口一个在案板上忙活,另一个呆坐着等人来买。

大沉看看我们,你们说的就是这个啊,没人买啊!

我说我们也没说有人买啊,就是新发现了一家卖油饼的小摊,也不知道好不好吃,是你要跟着来的啊。

大沉巨手挠挠头,貌似你们也没说错,来都来了,尝尝呗。

我们三个一靠上去,老太太都激动了,赶紧从马扎上站起来,孩子吃油饼吧? 刚做出来的,你们闻闻香不香?她是冲我和大李说的,应该不确定一脸络腮胡子的大沉是学生还是黑社会。

香一定是香的,尤其是在这中午头正饿的时候,这油饼两边金黄,冒着诱人的香味,看了就有食欲。

尤其是大沉,他好像特别中意这个味道,问这个饼多少钱?

这一问倒是把老太太问愣了,说还没卖过一整个的,按斤卖的,一个大概三斤多,四五块钱。大沉一挥手,先给我来一个。

大沉这份豪气果然不一般,看我们过来知道要开张的大爷正在擀下一个饼,大爷说行啊,你们三个一看就能吃,老婆子,给他们分开称。

不用分开称,大沉说这个是我的,他们吃下一锅。

老太太啊了一声,你吃的了啊?我和大李连连点头,没错,他吃的了。

把饼切好,老太太用的秤托盘太小,一次也就是称一半,加上老眼昏花,半天才称好,装了一个大袋子递给大沉。

这一会的功夫,那大爷就已经把下一个饼放到平底锅里,一阵滋啦啦油煎面和葱花的香味扑过来。

大沉很大方,先尝尝,自己拿。

我们也不用客气,一人拿了一块,确实好吃。虽然很烫,但是面好油香,尤其是葱香中带着一点花椒面的麻香,外层一咬就碎,里面软嫩细腻,绝好的口感。

看我们吃的停不下来,那大爷挺高兴,说不错吧?

我们连连点头,边吃边说好吃,丝毫不顾及形象。这样我们就成了三个巨大的活招牌,看我们这么个吃法,马上围过来一圈人。

你可以不相信胖子的一切,但是得相信胖子的口味。

这让老头老太太精神一阵,还愁什么卖不出去,拉开炉门,甩开膀子,猛干快上,都等着哪!

可惜,连做出来带称出来,太慢了,好多人等不及又走了。

3、

回来的路上,大沉边吃边走,我说你悠着点,别噎着,上次我差点噎死。

大沉说有数,但是嘴不停,我问他这饼就这么好吃吗?

好吃,绝对好吃,自从我姥姥没了之后,我就再也没吃过这葱花油饼!大沉这一说还挺伤感,这和我姥姥做的一个味。

大李说你姥姥会做,你妈也得会做啊,还至于吃不上?

是真吃不上,上次吃这葱花油饼还是上小学五年级,我姥姥给我做了一个,我刚吃完,哎,大沉这次停了下来。

我们感觉后面好像有事,不光嘴停下来,脚也停下来了。

大沉说,我刚吃完还不饱,就问姥姥还有吗?怎么喊也没动静,我看着电视的也没在意,过了老一会,我闻着一股子糊味,赶紧跑厨房看。

我和大李有点揪心,看来是出事了,大沉眼圈都红了。

我姥姥就歪在地上,手里还拿着锅铲子,锅里的油饼都糊了。大沉说我吓坏了,喊了半天姥姥也没反应,才想起来出去喊人。

刚出去,就碰到我爸回来,最后送到医院也没救过来。

正好旁边有个石头连椅,我看大沉这就要哭,赶忙拉他坐下,看来这个壮汉心底也有最柔情的地方。

我随身有带的一瓶水,赶紧拧开盖递给大沉,喝点水,别噎着。这是前些天边走边吃孙大爷火烧差点噎死得来的教训,吃东西,旁边必须得有水。

大沉喝了两口水,没再说话,好像沉浸在对姥姥的思念之中。

我说就是因为这个,你妈再也不做油饼了是吧,一做油饼就想起你姥姥,也可以理解啊。我和大李都是这么认为的,要不大沉也不会这么伤心。

不是,大沉断然否认了我们的情感共鸣,我妈压根就不会做葱花油饼!她连面条都下不好,怎么可能会做葱花油饼。

啊,我和大李都愕然于电闪雷鸣间,这对姥姥的思念,怎么突然就变成了对亲妈的吐槽。

是真的,大沉说,我妈是真不会做饭,要不这么多年我连个自家做的油饼都吃不上!

大李有点好奇,那是你爸做饭?

对,大沉说,一直都是他做,但是现在越来越忙,一个月也做不了几回了。

那你们平常都怎么吃饭啊,一天三顿呢?我是常年在家里吃饭的人,真不知道爹妈一个不会做饭一个没空做饭的日子得怎么过?

大沉说,早晨都是出去吃,中午我妈从单位买回来,晚上老爹不回来,我妈要么买现成的,要么就带我出去吃。

最郁闷的是,她带着我吃啥都行,我自己吃啥都不行。

我和大李面面相觑,怪不得长这么大块头,天天下馆子,我们想也不敢想。

后来我们见了大沉爹妈才知道,他们才是真正的全家和谐,加起来的体重和我们也差不了多少。

再后来又见了他家的猫,我觉得那就是一头猪。我家大橘十五斤已经够大了,大沉家这个是彻头彻尾的肥,狸花猫啊,肚子贴着地面走,尾巴和身体都不成比例。

到高三毕业的时候,大沉给我说,我家猫终于让我妈给喂的胖死了!

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大沉上了大学之后,一个学期没见,再见我们差点没认出来,瘦了得三分之一。

第二天课间,大沉拉着我去小西门买油饼,我说来不及,咱这个速度不行,跑不回来。

没想到,还有几分钟上课,大米风风火火进来递给大沉一块油饼,说以后你们想吃,我给你们捎回来,这地方我熟。

我们一问才知道,大米和门口盒饭店老板熟,那家伙有个后门,一般人不知道他也不让走。

不过大米也说,买他们东西太麻烦了,老头老太太卖得太慢,买个饼得老半天,一多半等不及。

后面这些天,我们观察了一下,确实就是这个问题。

等我们三个又凑齐去买油饼的时候,和老头老太太就比较熟了,我说你们得有个招牌啊,要不人不注意都不过来。

那大爷说,就是个葱花油饼,看得清清楚楚,还用啥招牌!

大沉说,我这么高,在对面都看不到你的油饼,你在台阶上,谁能看到你锅里是油饼啊?老头老太太互相看了一眼,还真是这么回事!

可得叫啥名字呢?看来他们确实不大会经营。

4、

老太太说,俺一个农村老妈妈啥也不懂,老头在饭店里面烙油饼包包子,干了一辈子,就是没自己卖过。

我们听了就明白了,这是老国营饭店的师傅,只管做不管卖,怪不得手艺这么好,销售这么糟。

大李说,你们不光没有招牌,连吆喝也不吆喝,人家知道你卖的啥啊?

老头低头小声说,孩子啊,我觉得出来卖油饼都挂不住面子,想吆喝也喊不出来呀。这事我理解,我们家属院马婶子熊大娘出来卖粽子排骨的时候,也是张不开嘴。

都觉得在单位是有面子有里子的人,当街叫卖太跌份了。

这事只有我懂,大沉不懂,大李家在村里也不懂。我说我们邻居一开始也这样,东西卖不出去,几天就学会吆喝了,东西就有人买了。

老两口连连点头,你看还是人家上学的有学问,赶紧想想弄个牌子,起个名字,你不吆喝我吆喝,我不要那个脸。

大爷有点犯难,就是葱花油饼,能有啥名字?

大李指指对面那个小店,四川特色砂锅!最好有个特色!大爷说这就是咱这饭店的特色了,我这手艺还是年轻时候被派去济南的饭店学的!这都多少年了。

那不就行了,济南特色葱花油饼!

那时候我们谁也没到过这个地方,在我们心里这就是个大地方了,也不知道这地方有没有这个特色油饼。

老头说好,就这么着!

还有啊,大李说,我们同学说你们卖得太慢了,我们没有时间等,你们不要称了,切成小块卖,给钱就能拿走最好!

老太太有点迷惑,还能这么卖?

大爷倒是突然明白了,这不就是饭店的卖法,人家一桌要一个半个切成块端上去,哪有过秤的,你说我这是什么脑子,就知道做,不知道卖。

就这么着,第二天大爷就在后面挂了一个牌子,济南特色葱花油饼,老太太也开始吆喝,一摞一摞切好的饼,一会功夫就卖完了。

现在想想,与吃得好吃得满意相比,这种对社会生活的参与感,是不是更有意思。

一晃将近三十年过去了,想起这事,我们都还很有成就感。

我们整个社会都在走向开放,可现在的学校却反其道而行之,小院高墙越来越封闭,学生除了刷题就是考试,完全与社会脱节。

小院高墙最后会怎样,历史已经证明了,最后的结果就是坐井观天。

是不是到了十八岁,就可以放心的放出去让他们飞,可没有这个渐进的社会参与过程,他们能飞得起来吗?能飞得好吗?

连吃饭的自主权都没有,那作为社会人的意义何在?

这学校的倒车啊,真是开得哐啷哐啷的。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或者自拍,善意使用,如有异议请联系。本文与现实生活没有任何联系,欢迎阅读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