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1-29 22:43
本号所有文章均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走亲戚大潮,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多少都会携带一些礼品去登门。
过年送礼可以说是一项脑力活,因为要记得这个礼品是谁送的,接着拿去送别人,千万不能搞混。
同时还要惦记着回礼,各种亲戚朋友都要照顾到,送的礼不能太寒酸,人情世故都要充分考虑到,堪比头脑风暴......
最关键的是,送完了一圈之后,剩下的礼品自己也消化不完,饼干、糖果之类的全部是高糖高脂食品,吃也吃不完,扔掉又浪费。
然而,头疼的还不止这个,过年走亲访友送礼的环节,总有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吓”,不仅送的人很尴尬,收的人更为难。
送出去又重新回到自己手上的礼品
“别人送我家,拎到别人家,又被拎回自己家。”
这个应该是大多数人在春节送礼的真实写照了,你都不知道自己手上刚收到的这份礼盒到底经历了“几手”。
这些礼盒在亲戚家走了一圈又回来,光荣地完成了自己“走亲访友”的使命。
不过也有网友说,这说明你送的礼品特别能上排面,拿得出手所以才能送了一轮又一轮。
自己吃啥无所谓,春节的礼盒主打社会属性。
毕竟借花献佛式送礼,早就快把八手的春节礼盒玩出了金融债券的属性了。
送长辈送的是全家的尊严、在村里子的体面和在外混得好的骄傲;送亲戚送的是用心良苦的人情世故;送领导送的是越走越宽的晋升之路。
与其说春节送礼是一场社交,不如说是对一个人财力和情商的双重考验。
而这对于实用主义的人来说,倒是不在意送了几手,毕竟至少没有浪费,而且甭管兜兜转转了几趟,总有人爱吃的。
但实际上无论送什么礼,主打的都是“可循环利用”。
从六个核桃到纯牛奶,这些“低段位可循环”的礼盒,都是随手就能拎走,不用动脑子的那种,也不会出错。
即使是高端市场的“可循环”礼盒,也是实打实的老牌硬通货,比如烟和酒。
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当然了,最尴尬的莫过于收到了过期的礼盒,流转了几年,经历了N手,送的人心真大,收的人更是难堪。
逮着农村市场“薅”的山寨礼品
315晚会年年有,但是“山寨货”每年在春节也绝不缺席地在考验着我们的智商。
平时都看不到这些山寨牌子,一到过年“李鬼”就全部出动,也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
“六个核桃”变成了“六个核弹”,“旺仔”变成了“旺崽”,“特仑苏”变成了“特仓苏”......
送礼大户“六个核桃”的山寨货更是多得让人眼花缭乱,颇有一种在电视机前看到奥特曼家族出场时的即视感。
社交平台上,有网友晒出自己家里收到的好几箱牛奶,“每个亲戚来我家拿的礼物都是纯牛奶,我家真的没人爱喝这个。”
然而底下的评论很真实,看来是接受过山寨“毒打”的。
“知足吧,自己改造一下煮成奶茶也可以喝的,至少是真的特仑苏,要是收到特仑特、特仑仑的,你就更闹心了。”
还有人表示,别挑了,好歹是真的,送正版的纯牛奶已经是顶配了,总比一些乱七八糟添加剂的便宜饮料强多了。
还有的网友过年去亲戚家做客,桌上摆着“小牛哞哞奶糖”、“好米脆”、“巧兹杯”等糖果,一个个痛失了本名。
“第一次在现实中见到这些掩耳盗铃的糖果。”
可谓是年年都上当,当当都不一样。
花钱得罪人的“空礼品”
现在有的商家可太有心机,你以为你躲过了“山寨”,却没想到栽在了商家的“脸皮厚”上。
有网友晒出其收到的塑封礼是空的,“送的人肯定也是不知情的,送人的礼一般也不会拆开来检查,商家完全没有道德底线啊。”
真是离了大谱,这完全就是花钱得罪人啊!
很多没良心的商家就瞄准了是送人的礼盒不会拆开看,而且收礼的人也不会说,就搞这种缺德事。
而有的商家虽然没有搞个空礼盒,但是一个大礼盒里也没有放几件东西,东西少就算了,还都是不值钱的,礼盒外表看上去十分豪华,包装很有节日气氛,但是一打开,却是让人大跌眼镜。
大包装“小内涵”,华而不实就算了,合着自己是花钱买包装,是一颗绿油油的韭菜啊!
不仅得罪人,自己也成为了“冤大头”。
更气人的是,“明明是坚果礼盒,实际收到的只有一袋是坚果。”
宣传页写的可以说和实物的呈现是毫无关系,千防万防还是没有防住商家的背刺,真是比宫斗还身心俱疲。
当代打工人本来就够难了,还要遭遇这种事,找谁说去。
太拿得出手的礼品
实际上,送礼也要讲究“分寸感”的拿捏,否则送了太贵的东西,人家以为你另有所图。
东西不会太贵,让收礼的人不至于忙摆手拒绝,但是又要让人能想起来你的存在。
图源:冠芳山楂树下
毕竟送礼是拉近关系,而不是让对方感难堪,对方觉得你在用“礼物换利益”,这种心态一旦产生就很难恢复正常关系了。
就像那句话说的,越界了显得唐突,后退了又显得生疏。
把礼品送到心窝上,就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所以为什么家乡土特产成为了高频的推荐词,这也是实践得出来的真理。
在社交平台上,网友就总结出了一些送礼攻略。
比如送“穷亲戚”要送贵的,价值明显,平时他们不舍得买的。
而送“富亲戚”,要送越不划算越好的,比如送1000块的酒不如送1000块的酒杯,越是看起来“智商税”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就越是印象深刻。
图源 :电视剧《乡村爱情》
送领导,要送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的好东西,比如自家种的有机大米、手工制品等等,不在于价格的高低,而在于稀缺性。
春节送礼得用心,还要精打细算,这个度要把握好不是容易的事,真的是绞尽脑汁啊......
会被河南人吐槽的“单数”礼品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一直讲究“好事成双”,如果“单数‘则会被认为不吉利,尤其是过年这种日子,圆圆满满和喜庆洋洋的时刻就一定要”双数“。
比如你提了1提牛奶和3瓶酒去人家的家里,收礼的人可能嘴上不会说什么,但是人家心里多少也会觉得别扭,不仅是觉得你送礼马虎,而且还寓意不好。
送礼的时候,带去“双数”的礼品,不仅能讨个好彩头,让收礼的人也舒心。
要说送礼最执着双数的,河南人一定榜上有名。
“只有河南的牛奶是两箱一提”这个话题还冲上了热搜,有河南当地人还调侃,长那么大一直都是两提一箱,现在才知道原来奶商薅羊毛也分地域呀。
有网友说,河南人送礼不仅实在,而且还特别有劲。
过年送礼太麻烦,00后来整顿了?
过年送礼,出钱又出力,可能还会吃力不讨好,看似是一种社交,实则是极致的脑力活动。
然而,这届特立独行的年轻人可不惯着。
据说有的年轻人把年货全部买成自己喜欢吃的,这样就不用担心亲戚万一不感兴趣拒收,退回来自己还可以吃。
而且还完全不用担心吃不完浪费的问题。
还有的把饮品换成了“快乐神仙水”,其实细一下,一杯奶茶加点各种小料,四舍五入不就是牛奶八宝粥都有了?
该说不说,不是牛奶饮品买不起,而是奶茶更有性价比。
也有嫌麻烦干脆不出门不走亲戚的,直接选择线上送礼。
面对那些一年来往不了几次的塑料亲戚,年轻人主打的是我想送什么就送什么,绝不超出预算。
为了堵住七八姑八大姨的嘴,年轻人据说还买了干噎酸奶,噎人品质有保障,一吃一个不吱声。
结语
成年人的世界还是太麻烦,但没办法,到哪都逃不过人情世故的罗网,其实年轻人也不是不喜欢送礼,他们只是不喜欢被没有情感的送礼所绑架。
除此之外,对于送礼而言,只要我们用心去了解和尊重这些传统习俗和忌讳,就能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和不悦。
春节送礼实际上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这背后所蕴含的情谊才是最具仪式感的存在,也让彼此之间的感情在不断悄然升温。
亲情友情更深厚了,这个年味才更浓、更温暖,更有人情味,不管怎么说,春节的底色一直都是喜庆、团圆和欢乐的。
对此,您怎么看?大家收到的春节礼品里有没有让你觉得“哭笑不得”的?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