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1-23 21:16
趁着过年假期,第一次去苏州玩了一圈,说实话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以前就听说苏州是座园林之城,但真正去了才知道这座城市远不止园林这么简单。本来想着就在姑苏古城转转得了,没想到从相城到吴江,从昆山到太仓,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只能多待几天,好好感受一下这座江南水乡。
作为东北人,对苏州的印象就停留在园林、小桥流水、评弹这些老印象上。这回可算是推翻了我许多认知,有些事真是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写下来跟大家聊聊。
在东北,见面要么喝啤酒,要么喝白酒。来苏州才知道,这边人喝茶是真讲究。不管是老茶馆还是新茶社,从早到晚都坐满了人。最神奇的是,一壶茶能反复泡好几遍,每一泡还有不同的滋味。
茶馆里的老师傅泡茶特别有讲究,光是茶具就一大套:茶壶、茶海、闻香杯、品茶杯...而且冲泡的水温、时间都讲究得很。我就纳闷了,喝个茶还能这么复杂?
以前在电视里听苏州评弹,觉得苏州话挺好听的。可真来了苏州,才发现这方言简直是另一个世界!不仅声调多,连语法都跟普通话不一样。
最让我懵的是,苏州话里"侬"是"你"的意思,"阿拉"是"我们",这跟上海话有点像,但又不完全一样。而且苏州本地人说话还分"老派"和"新派",连年轻人说的苏州话都跟老一辈不太一样。
第一次吃苏州菜,我这个东北胃直接不适应。松鼠桂鱼没想象中的甜,叫花鸡一点都不油腻,就连红烧肉都是清爽的。最特别的是,很多菜都用糖调味,但又不会甜得发腻。
让我最不解的是,苏州人吃螃蟹居然是蘸醋,而且醋还有讲究,必须是镇江香醋。在东北,大闸蟹都是蘸蒜蓉酱油的,第一次见这种吃法。
在苏州,随便转转就能看到不少古建筑。不光是拙政园、狮子林这些著名园林,就连普通小区里都能看到老宅子。更神奇的是,这些建筑都保护得特别好,很多还在实际使用。
我就想不通,这些几百年的老房子是怎么保存下来的?在东北,老建筑基本都拆了重建。而且苏州这些古建筑该怎么防火防潮?木结构的房子能用这么久,真是不可思议。
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河两岸白天黑夜都很热闹。河边有休闲的,有跳广场舞的,还有划船的。最特别的是晚上,河边的小酒馆、咖啡馆坐满了人,感觉比白天还热闹。
在哈尔滨,松花江边也挺热闹,但基本就是夏天。苏州这边全年都这么热闹,而且河两岸的店铺一年四季都开着,这是怎么做到的?
苏州的巷子是真多,而且特别窄。有的巷子两个人侧身才能过去,但两边全是店铺和民居。最神奇的是,这种窄巷子里还能开店做生意,而且生意还不错。
更让我不解的是,这么窄的巷子怎么通消防车?下水道怎么铺设?垃圾怎么清运?但人家就是这么运转了几百年,而且越来越好。
在苏州,不管是老城区还是新区,到处都是小桥。有的桥特别古老,有的是新建的,但都保持着江南水乡的风格。最有意思的是,每座桥都有自己的名字和故事。
我就纳闷了,现代城市要这么多桥干啥?而且这些桥也不宽,基本就是供人步行。后来才知道,这是苏州的水系决定的,小桥不仅是交通设施,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在东北,面食就是面条、饺子这些。来苏州才知道,这边的面食门类特别多。阳春面、葱油面、大煮干丝,还有各种汤面。最特别的是锅贴,居然是面制品,跟东北的锅贴完全不是一回事。
而且苏州人吃面特别讲究,汤要清、面要韧,配料也有讲究。就连最简单的阳春面,都能吃出不同档次来。
去苏州工业园区转了转,感觉完全不像在国内。宽阔的马路,整齐的绿化,还有现代化的写字楼,简直像到了国外。最神奇的是,园区里既有高科技企业,又有商业街,还有住宅区,简直是一座小城市。
我就想不通,工业园区不是应该都是厂房吗?怎么这里能把生产、生活、休闲这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而且环境这么好,完全看不出是个工业区。
在苏州,不管是茶馆还是书场,只要有评弹表演就座无虚席。最让我惊讶的是,听众里不只有老年人,年轻人也不少。而且这些年轻人是真听得懂,还能跟着哼两句。
在东北,像二人转这样的传统艺术年轻人基本不感兴趣。为啥苏州的评弹能吸引这么多年轻观众?而且门票还不便宜,一场下来得小几百。
在苏州的这些天,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的人特别会生活。早上泡杯龙井,中午去茶楼点几个小菜,晚上在河边散散步。生活节奏不快不慢,但质量特别高。
而且苏州人特别注重细节,喝茶要配茶点,吃面要配小菜,就连遛弯都要选个景色好的地方。这种生活方式跟我们东北人的豪爽大气完全不同,但却让人特别向往。
这些天在苏州的所见所闻,颠覆了我不少认知。说实话,还有好多想不明白的地方。要是说错了啥,还请苏州的老铁们多多指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