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8-17 18:09
平常和壶友交流,大家对泥料认知程度都很不够,恰恰我们关注最多的也是泥料。紫砂市场上到底有多少是本山料?还有市场监管怎么样呢,下面我就来回答这些问题!
一、 市场上真正意义上的紫砂泥料占比多少?
市场上能明确称为“紫砂泥料”,特指宜兴本山料,即黄龙山及周边传统矿脉所产的比例并不高。应该不到百分之十。
由于优质本山料资源有限且开采受管控,目前市场上大量流通的是外山料,调配料通过添加其他矿物调整性能和色泽,甚至部分是人工合成料。
具体比例缺乏权威统计,但普遍共识是本山料占比较低,尤其在中低端市场更为稀缺。
二、管理部门对紫砂泥料是如何监管的?
宜兴政府对紫砂泥料有明确监管措施,包括:
对黄龙山等核心矿脉实施保护性开采,严格限制开采范围和产量;
推动紫砂泥料标准化建设,规范“宜兴紫砂”地理标志的使用;
打击非法开采、走私和以次充好等行为。
但监管存在难点,如外山料与本山料的鉴别技术门槛高、流通环节追溯难等,导致部分违规行为仍有存在空间。
三、所谓几十元手工壶的监管情况怎样?
几十元的“手工紫砂壶”多为机制或半机制产品,且泥料多为外山料或劣质料,甚至并非紫砂泥。这类产品存在的原因包括:
市场需求驱动:低价产品满足部分消费者的实用或入门需求;
监管存在盲区:低价产品流通渠道分散如电商、地摊等等,逐一检测成本高;
消费者认知差异:部分买家难以区分手工与机制、真紫砂与仿品。
监管部门主要通过打击虚假宣传,不断规范“纯手工”“本山料”等不实标注,但也无法彻底杜绝类似情况发生。
因此,消费者只能自我提高对紫砂的认知能力和水平,尽量避免入坑,花费冤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