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漂用品网

春节文化变迁下的年味缺失现象分析

发表时间: 2025-01-29 06:30

春节文化变迁下的年味缺失现象分析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信息来源已赘述在。

文/编辑 多多

今年春节来的早,大年二十九就过年了。

在这辞旧迎新,全国人民合家团圆的日子到来之前。

怎么越来越觉得“年味儿”没有之前足了,有些变味了呢?

尤其是过年的氛围没有之热闹了。

民间还流传着:50、60后是导演,70、80后是剧务,90、00后是演员。

导演力不从心,剧务走神分心、演员漫不经心。

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没有年味的表现

即使是很少在网上购物的人也都知道每年的双十一、双十二有多么盛大。

提前一周甚至是两周,商品都要开始交定金了。

双十一当天是各大带货主播给家人们送福利的日子。

狂欢节过后各大平台公布销售业绩多少亿

但是2024年活动也没有大肆宣传,销售额公布的也少了。

白酒、香烟礼盒销量下降。

很多商店的老板反映,往年白酒礼盒这时候该是很多人抢着买的。

为了拜年走亲戚的时候送礼用的。

但是今年礼盒却不好卖了。

还有香烟,也是同样的情况。

虽说不提倡大家过年期间过量抽烟喝酒

但是这些本来应该畅销的东西却没那么受欢迎了也是真的。

农村和农村集市不热闹。

之前每个春节是大批外出农民工返乡团圆的日子。

很多人不仅会提前买车票,半夜还会到车站排队

但是现在交通如此便利,返乡回村的人越来越少了

农村的集市赶大集曾经也是小朋友们的美好回忆。

但是随着大家在城市买房的越来越多。

不少人选择在城市过年,条件更好、更方便舒适。

农村的年味也就变淡了。

上述是年味儿没有之前足的表现。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过年变味儿的呢?

仪式感缺失

第一个要提的就是烟花爆竹。

除夕夜,大年初一放烟花爆竹已经成为国人的共识。

鞭炮和烟花声音在天空中响起来。

幸福感和小时候的回忆以及年味就这么出来了。

尤其是赵本山还活跃在春晚的那几年。

家家户户的长辈专门等他的小品演完才放鞭炮、下饺子。

一时间,村子里就像约好了一样鞭炮声、烟花声齐鸣

但是近几年,随着空气污染问题以及燃放安全的考量

很多地区被禁止放烟花爆竹。

今年不一样,随着春节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春节到底来说是不一般的。

多个省市宣布解禁烟花爆竹,规定时间和地点在人少、空旷的地方燃放。

但是大部分地区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的条例仍然很严格。

过年放不了烟花爆竹,这也是仪式感缺失的一个表现。

第二个是团圆的氛围。

前些年,大家把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看得很重。

即使工作再忙、再累,也会在除夕夜之前赶回家过年

一家人和谐温馨地在一起吃年夜饭

一年才算真正过去。

但是现在工作的工作,有些路途颠簸、假期短的直接就不回来了。

少了一个人、人不齐就是年味不太够了。

不是过年没味道了,是现在过年时,最快乐大那个不是你

网络上这个回答很火。

细细想来,还真的是这样。

小时候,无忧无虑的除了学习基本上操心的事情很少。

每年最期待的是放寒假、过年。

桌上有丰盛的饭菜,还会收到红包和压岁钱

哥哥姐姐会带好吃的给自己,别人送的年货饮料大多吃进自己肚子里了。

反观长大之后,要自己花钱买年货

当小孩来拜年,自己是不再喊“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而是递出去红包的那一个。

小时候吃完年夜饭,啥都不用管了。

出去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游戏或是放烟火。

但似乎长大了,就要承担起收拾桌子洗碗扫地的工作。

小时候新年穿新衣服,春节期间每天都是开开心心的。

长大后看着价格半个月工资的衣服,想想还是算了吧。

还能再穿一年。

从感受年味变成制造年味,幸福感和满足感渐渐消失。

家,逐渐变成年轻人想回不敢回的地方

可以说,小时候家是孩子的避风港

但是长大了,家既承载了一部分美好的回忆。

同时也变成了压力的来源。

三句离不开钱、四句离不开结婚,五句说养你不容易,六句谈的是你看看人家,七句说的是要争气。

在外打拼,劳累了一年之后回到家。

很多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关心和照顾,反而要洗耳恭听人生大道理。

好像是从一个不想待的地方出来。

却又进入了更让人心里难受的地方。

久而久之,大家心里开始抵触回家了。

没有年味的原因

从前,物质还不是很富足的时候。

过年只想团团圆圆的,把肚子填饱就行。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物质水平提高。

长辈们每年过年团聚在一起的时候关心晚辈的人生大事

导致工作的时候,年轻人被信息轰炸催婚。

回家过年被安排相亲见面,在饭桌上催婚。

们都知道家长是为了想让孩子找到好的归宿

让孩子身边有人陪伴,建立一个温馨的小家。

但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的择偶观和婚恋观在变化。

导致很大一部分年轻人不太想结婚。

加上物价上涨,工资不变

养孩子也是一笔大支出。

导致年轻人不想结婚、不敢结婚。

他们更喜欢过自由、无拘无束的生活。

亲戚朋友之间的攀比之风

不仅有些年轻人不想回家过年。

家里的长辈和农村老年人更是被压岁钱压得喘不过来气。

有网友家里人反映,过年给孩子压岁钱最低要200元。

有的甚至涨到500、600元了

有数据显示,浙江一般给3000元压岁钱。

上海1600元,江苏1000元。

中西部数额相对来说低一些。

福建莆田高达12000元。

对于很多农村的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是一个不小的压力。

尤其是子孙多的,每年压岁钱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但若是自己给少了,面子上又过不去,也不好看。

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是传承下来的。

也是年味儿的一种体现。

压岁钱过高,会增加农村家庭的经济负担。

很多地方也出现了攀比现象。

导致影响孩子和父母的价值观变化。

压岁钱过高,是不值得推倡的。

这也就很好理解为何网络上反映过年变味了。

放假时间短,路上花费时间长

从前车马很慢,现在快速便捷的交通工具加快了打工人回家的速度。

但是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放假的时间比较短暂。

一般都是8天到10天左右。

就这,路途遥远的可能路上花费的时间就有两天了。

回到家可能还要拜年之类的。

导致没好好歇几天马上就要上班了。

对于自己买车的人来说,还是比较方便的。

可以决定什么时候回家。

但是有时候又怕高速堵车,或是天气不好遇上风雪。

而有的人需要抢火车票或是高铁票。

正值春运期间,票很难抢飞机又贵。

而且进站之前也不容易。

人一多就会堵在外面,进站后的拥挤、孩子的哭闹声也不好受。

此番路途奔波让很多年轻人觉得很没有精力。

他们最大的感受是身体上的劳累和奔波。

结语

过年和年味儿本该是相辅相成的。

但是很多现象却表明年味变淡了。

或许也是我们现在变成了制造年味而不是享受年味的人。

导致没有享受过年,而是被更小的孩子享受了。


【免责声明】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信源①——2024-12-05——南方都市报——申遗成功的春节,年味淡了?专家:注重年味传承创新过节形式

信源②——2024-12-23——红网·红视频——年味变淡了?让它再浓起来

信源③——2024-02-06——澎湃新闻——年味淡了?年轻人正在创造年味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