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2-03 16:22
首乌藤,又名夜交藤、何首乌藤、交藤、首乌茎。其应用历史悠久,古代医药文献中多有记载,名称各异。《神农本草经》中虽未直接提及首乌藤,但对其根部——何首乌的描述颇为详尽,谓之“久服轻身延年,不老”。至《本草纲目》,则补充道:“首乌藤,性平味甘,入心、肝、肾三经,能养血安神,通络活血,治风虚羸弱,失眠健忘。”《名医别录》进一步指出:“首乌藤可治风痹,肢节疼痛,肌肤麻木,益精气,强志意。”《医林纂要》亦记载:“首乌藤,补肝肾,强筋骨,久服令人身体康健,颜面润泽。”这些记载共同展示了首乌藤在中医中的广泛应用及其对健康的多种益处。
◑ 多年生草本,块根肥厚,长椭圆形,黑褐色;
◑ 茎缠绕,长2-4米,多分枝,具纵棱,无毛,微粗糙,下部木质化;
◑ 叶卵形或长卵形,长3-7厘米,宽2-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心形或近心形,两面粗糙,边缘全缘;叶柄长1.5-3厘米;托叶鞘膜质,偏斜,无毛,长3-5室米;
◑ 花序圆锥状,顶生或腋生,长10-20厘米,分枝开展,具细纵棱,沿棱密被小突起;苞片三角状卵形,具小突起,顶端尖,每苞内具2-4花;花梗细弱,长2-3毫米,下部具关节,果时延长;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绿色,花被片椭圆形,大小不相等,外面3片较大背部具翅,果时增大,花被果时外形近圆形,直径6-7毫米;雄蕊8,花丝下部较宽;花柱3,极短,柱头头状;
◑ 瘦果卵形,具3棱,长2.5-3毫米,黑褐色,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
◑ 本品呈长圆柱形,稍扭曲,具分枝,长短不一,直径4~7mm。
◑ 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粗糙,具扭曲的纵皱纹,节部略膨大,有侧枝痕,外皮菲薄,可剥离。质脆。
◑ 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紫红色,木部黄白色或淡棕色,导管孔明显,髓部疏松,类白色。
◑ 切段者呈圆柱形的段。外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切面皮部紫红色,木部黄白色或淡棕色,导管孔明显,髓部疏松,类白色。气微,味微苦涩。
来源
本品为蓼科植物何首乌 Polygonum multiflorum Thumb. 的干燥藤茎。
产地
生于山坡、石缝、林下。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以及长江以南各省。
采收加工
秋、冬季采割,除去残叶,捆成把,干燥。
性味归经
性平,味甘。归心经、肝经。
功效
养血安神、祛风通络。属安神药下属分类的养心安神药。用治失眠多梦、血虚身痛、风湿痹痛;外治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
用量9~15克,煎服;外用适量,煎水洗患处。
注意事项
燥狂属实火者慎服。
1、首乌藤配柏子仁、远志
首乌藤、柏子仁能养血宁心;远志能化痰安神。三药配伍,能化痰安神,适用于痰浊上扰所致的心神不安,自觉心中跳动不安、易惊善恐、失眠等病症。
2、首乌藤配龙骨
首乌藤能养心安神;龙骨能镇惊安神。两药配伍,一养一镇,能增强安神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阴血不足所致的虚烦不寐、多梦易惊等病症。
3、首乌藤配合欢花
首乌藤、合欢花两药都味甘性平,皆有宁心安神的功效。首乌藤偏于养血宁心而能安神;合欢花偏于开郁解忧,所以能够除烦安神。两药配伍,具有较好的养血解郁、宁心安神的功效,适用于治疗阴虚血少、心神不宁,忧郁不乐,虚烦不眠,多梦易醒等病症。
4、首乌藤配酸枣仁
两者皆能养血安神,配用则能增强安神的功效,适用于血虚失眠,多梦而易醒者。
5、首乌藤配五加皮
首乌藤能祛风活络;五加皮能祛风湿、强筋骨。两药合用,能祛风除湿,强筋活络,适用于治疗感受风湿邪气所引起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肢体麻木等病症。
6、首乌藤配五味子
两药皆能养心安神,五味子还能益气生津。两药配伍,能补心气,安心神,适用于治疗心气不足所引起的心神不宁,夜寐不安等病症。
1、治虚烦失眠多梦:
a.夜交藤30克,水煎服。b.夜交藤30克,珍珠母30克,丹参9克。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2、治皮肤瘙痒:
夜交藤、苍耳子各适量,煎水外洗。(《安徽中草药》)
3、治腋疽:
首乌藤、鸡屎藤叶各适量。捣烂。敷患处。(《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4、治痔疮肿痛:
首乌藤、假蒌叶、杉木叶各适量。煎水洗患处。(《广西民间常用草药》)
(注:本文部分内容及图片来自网上,仅作科普学习,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