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2-02 06:00
我今年54岁了。算是个70后吧。我想等到咱们这辈子人老了,过年可能就会变得更加冷清了吧。
今天是大年初五,过了初五,这个年也就算过完了。
坚守着过年的风俗,大概也只有咱们这代人了。老一辈人越来越老,年轻人对于过年没有多大的兴趣,坚守在过年风俗的只有咱们这代人。
我们河北这边有个风俗,大年三十要去给过世的亲人上坟。我家在本地是个大家族,有自己的一片祖坟。
年三十早上,我早早的就到了祖坟。我跟亲戚们打着招呼,您可别想偏了,有比我来的更早的。
能来祖坟上坟的,不要问,就算不认识,也肯定是亲戚。
我跟遇到的每一位来上坟的人打着招呼。我就发现来上坟的人都是年龄跟我差不多的,没有见到几个年轻人。
给亲人上完坟,我站在牌楼下边,抽了一支烟。看着这一大片坟地,我忽然就想,等将来我老了,如果也埋在这里,孩子会来给我上坟吗?
年轻人似乎对于这些传统风俗并不看重。春节给逝去的亲人上坟,对他们来讲,只是个麻烦。
只有我们70后这一代人,还谨记着这些藏于骨血里的风俗和情义。
抽着烟,我下了决心。等我老了以后,让孩子把骨灰给撒入大海吧。一了百了,不给孩子们添麻烦。
这几天有句话让我走了心。“如果你无足轻重,连发个短信问候别人,都显得多余。”太现实了,说的也太对了。
前几年一到过年,手机会响个不停。朋友之间互发个短信,问候一下,祝福一下。虽然有的明显就是群发的,可是收到之后,心里也会开心。也会回复一个短信,说句新年快乐。
今年我发现,发送短信问候的几乎没有了。
每个人都似乎活在自己的圈子里,不打搅别人,也不希望别人来打搅。
朋友、亲戚、同事,几乎全是这样。
我就想为什么呢?发一个短信能用多大功夫?
想到此,我突然乐了。我自己不也没有发出去几个祝福的短信吗?由此我就从自身上来分析原因。
其实原因也简单,人变得更加现实了。有用的人肯定不会忘记,没有用的事,连说句话都显得浪费时间。
可是这样真的好吗?除了利益之外,人就不需要情义了吗?
长叹一声吧。
没有利益纠缠的关系才纯粹吧。
年前去采买走亲戚带的礼物,忽然就非常想去看看诗人朋友。他离了婚,回了老家,陪着父母,守着几亩薄田度日,没有收入,日子过的淒凉。
想念一个人,就去看他。我没有给他打电话,买了两瓶酒,给他父母带了年货,打辆车,直接就奔向了他。
天有点阴。告诉媳妇我要出门去看诗人朋友。媳妇叮嘱我路上下雪,要注意安全,早去早归。
雪慢慢的开始下。车出了市区,大片的原野出现在视野里。北方的冬天的原野,空旷里带着些寂寥。
白雪如丝,飘舞在空中。
我只想去看他。我跟他是发小,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想念一个人,就去看他吧。
汽车行驶在路上,望着车窗外,心里有些甜蜜。
中午跟诗人在镇里找了家小饭店,喝着酒,看着窗外越来越大的雪。这不就是“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画面吗?
雪花飘飞,两个老友,把酒言欢。不知天地几许,不知此地何处。只有情义在心,只有古道心肠。
礼失,复求于野。
见到了朋友,喝了酒,说了话,心满意足。返程时,雪大如席。诗人站在门前,挥手道别。
路上车辆很少,也许是大雪的影响,也许是人们都不再喜欢出门走亲访友了吧。
也只有我这样不靠谱的人,才会冒着大雪,去访一位故友。
初二,孩子去了对象家。
下午闲来无事,突然下起了雪。雪落无声,家里的小院铺满了银玉琼脂。
媳妇在二楼阳台喝着茶,看着落雪纷纷。
我没有她那么多的情调。在一个飘雪的下午,给媳妇包一顿饺子,我觉得是件幸福的事。
一边包饺子,一边听着歌。窗外落雪一直在下,路上听不到人语,也没有汽车声,安静的让我感觉到自在。
年过完了,明年会是一个怎样的情形呢?希望多一些温暖,多一些味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