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2-01 19:34
在大铁锅里舒舒服服地泡澡,这可不是什么奇奇怪怪的玩笑,而是实实在在存在于安徽宣城的一种独特洗澡方式,也是当地特有的澡锅文化。镌刻在岁月里的温暖记忆,这种充满烟火气的洗澡方式,承载着宣城人的生活记忆和乡土情怀。
澡锅的构造很简单,就是一个特制的大锅,直径通常在一米左右,甚至更大,下面连着土灶。烧火的时候,把水烧热,人就可以进到锅里洗澡。为了安全和舒适,澡锅周围都用水泥或者青砖封起来,只留一个小门方便进出。锅沿边砌得很厚实,不仅能防止水溅出来,还能让人坐得稳稳当当。在澡锅的后面有一堵墙,墙后面就是烧火的地方,有人专门负责看火,根据洗澡人的需求添柴或者减火,让水温始终保持在合适的状态。
在以前,洗澡的时候还有个小窍门,得在屁股下面垫一块木板,宣城人把它叫做“乌龟板”。这木板可不是随便找的,它是用一整块厚实的木头做成,表面光滑,一边有点弧形,正好贴合人的身体。为啥要垫这个呢?因为锅底烧着火,直接坐上去,那屁股可受不了,有了这块木板,既能隔热,又能让人坐得更舒服。
在那个物质条件不太丰富的年代,澡锅可是宣城农村家庭里的“宝贝”。烧上一锅水,一家人都能洗。洗澡的顺序也有讲究,一般是小孩先洗,然后是爸爸,最后是妈妈。为啥小孩先洗呢?一是小孩皮肤嫩,二是小孩子好动,玩了一天,身上也脏得快。等小孩洗完,爸爸接着洗,最后妈妈洗。有人可能会问,这一锅水,大家轮流洗,能干净吗?其实,那时候的人洗澡很少用肥皂,最多用点草木灰擦擦身子,而且大家洗澡都比较快,就是简单地冲洗一下,去除身上的汗味和灰尘,所以水也不会太脏。
在冬天,澡锅更是发挥了大作用。外面天寒地冻,屋里的澡锅却热气腾腾。一家人围坐在澡锅旁,一个人在锅里洗澡,其他人就在旁边聊天,那种温馨的氛围,让人心里暖乎乎的。有时候,邻居家没有澡锅,也会来借锅洗澡,大家都很乐意帮忙,还会一起分享生活中的趣事。
不过,现在很多人对澡锅洗澡提出了疑问。有人担心这锅能不能承受得住100多斤的人,毕竟看起来就是个普通的大锅。其实,澡锅用的都是特制的厚铁锅,非常结实,承受几百斤的重量都没问题,就算是身材魁梧的大汉进去,也不用担心会把锅坐穿。还有人问,第一个人搓下来的泥,后面的人怎么洗啊?前面也说了,那时候大家洗澡都比较简单,很少搓出大量的泥,而且水是热的,稍微冲一冲就干净了。还有人担心卫生问题,比如有人有脚气或者妇科病,这样轮流洗会不会感染。在那个年代,大家的生活条件有限,农村里也很少有专门的浴室,澡锅已经是相对比较好的洗澡方式了。而且,一家人之间也不会太在意这些,大家都习惯了这种洗澡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宣城的澡锅文化也在慢慢发生变化。现在,很多家庭都装上了太阳能热水器、浴霸,有了独立的卫生间,洗澡变得更加方便和卫生。用澡锅洗澡的人家越来越少,澡锅也渐渐成为了一种回忆。
但对于很多宣城人来说,澡锅不仅仅是一种洗澡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承载着他们的童年记忆和浓浓的乡愁。它见证了一家人的亲密无间,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虽然现在澡锅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但那份温暖和亲情,永远留在了宣城人的心中。澡锅文化是宣城独有的文化符号,它值得被记住,也值得被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