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1-31 16:48
旅人记,春节里的一些事
要说春晚什么时候受追捧的,还是八十年代中期以后,那时我在学校的政史地组,办公室在二楼,窗户朝着学校操场,和广播室在一起。同事过年时翻录费翔的《冬天里的一把火》,有一天广播操刚播完,我擅自把那盘录音带的歌曲播放出来。操场上追打玩耍的学生,及老师,听到像似阵阵旋风一般的歌曲前奏,先是用惊讶的表情,朝广播室方向张望,而学生惊讶过后就手舞足蹈起来。过后有人上来问情况,我说装错带子了。真有美国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在肖申克监狱里冒着被禁闭的处罚播放古典歌剧唱片时的疯狂举动,谁还没有犯浑的时候呢。好像从那时起春晚就成团圆饭时的一道菜。乌市远离内地,不管是当时有一阵子跟西方学,改夏时制,把表拨快两小时,到十月份,再把表拨慢两小时,搞了几年,一会儿夏时制一会儿冬时制,太麻烦不方便,又改回北京时间。而对于乌市来讲,拨快拨慢,我们都难受,记得那时高考还是北京时间早上8点钟,新疆考生起码要6点起床,天还没亮呢。冬天,就说西安,早七点已经蒙蒙亮了,而新疆乌市到了早上十点钟才出太阳。只有春晚八点(二十点)开始,正好与新疆晚饭时间差不多,刚拿起筷子,春晚大幕正好拉开,一直到子夜时分,新疆人也没觉得太晚,可内地人都睏得不行了,光说南方人对春晚的热情没有北方人高,你也去实际调查研究一下,长江以南的人,冬天房子里没暖气又阴冷,平常晚上九,十点钟都钻被窝,谁还能坚持到子夜。你把春晚改成下午举行,南方的收视率肯定提高。
我入职的单位又是一个外勤性质的,对于春节,有自己的认识。只要过上大年三十,吃上团圆饭和看上春晚,正月初一出差都没有怨言。就是别大年三十出差,邮件多不说,心里不好受,饭吃了一半,春晚没到时间,鞭炮也没放,班组没一个人心里痛快的。乌京火车那时不停运,它是新疆唯一开往北京的客运列车,人家铁路不停运,邮政车让人家牵着走呢,当然也不能停下,所以每过完一个春节,就开始算下一个春节在不在家,出差时间固定的,回家休息时间也是固定的,就是盼望别有突发事件发生,山洪爆发把铁路线冲垮了,抢修几天,本来能过上年,又错过了,没过上年的,现在又过上了,有人欢喜有人忧。也怪,那时有一年大年三十不在家,往后几年都不在家。别人却年年春节在家,这是摊上什么命呀。有时大年三十过不上,就过不上十五,再等着八月十五中秋节,国庆节,元旦新年。等列车更新,速度加快,出差时间缩短,对过年也没有那么大兴趣,倒对加班费更加趋之若鹜。过年这段时间,加班费高,几乎所有人都想在外过年,你想呀,过年跑车,邮件少,来回不到二百袋,两个仓空空如也。不费力,还躺着挣钱,比平时高出几倍,沿途还有春节慰问品,那年春节跑郑州,当时郑州车过平凉站,到站时平凉的天空正在下着鹅毛大雪,远远看着车站邮局的转运员拉着满满一人力车邮件,往邮政车方向来,心里就一肚子气,哪有大过年的上这么多邮件,心中烦躁,脸上就毫无表情。等拉到车门前,转运员把盖在车子上蓬布掀开,整整一架子车的春节慰问品,苹果梨砂糖桔,糖瓜子卤牛肉烤鸡和速冻饺子,香烟饮料,我们的脸顿时笑开花了。这也是我跑车以来,春节慰问品最实在和最丰富的一次,再有一次就是,大年初一车过洛阳,洛阳邮局派人上来慰问,送来热腾腾的水饺,场面令人感动和难忘。最有特色的一次是在北京西客站,那年刚从北京站搬到西客站公寓,邮政总局领导上站春节慰问,亲切又体贴,买的是肯得基套餐,和新品上市的名牌冰淇淋,每人一袋大礼包,都没舍得吃,放在仓里,回去留给家人,最叫人觉得体面又受宠若惊的是在郑州,郑州车停运三天,到第四天正常运行。郑州邮局在郑州火车站综合楼饭店,订了三天的宴席,每天开一桌,鸡鸭鱼肉,好酒好烟可劲造可劲喝,天天有人坐陪,郑州邮局领导劝酒有特点,对我们先一通夸奖,然后说你们过年背井离乡,抛家舍业来我们郑州,要再吃不好喝不好,中原父老真对不起天山儿女呀。这酒,你们知道我们河南过去穷,过年必须把酒要拿给尊贵客人喝。几个人轮番劝酒,一会儿就把我们几个人就灌醉了。第二天中午又派人去公寓叫,又是一大桌菜,三天下来把我们搞得都不好意思了。
看春晚吧,在北京公寓看了春晚开头,回到家,还要反复看几遍才能完整地看完,八十年代初春晚刚有,电视机也不普及,兴看夜场电影,一晚上看四、五部电影,顶多前两部看得全神贯注,后面几部就开始打瞌睡,眯糊一会儿,清醒一会儿,最后一部干脆呼呼大睡了。等放映完,一个个无精打采回家了,躺在床上就不省人事了。有了春晚,电视也有彩色的,就没人去电影院,都看春晚了。中国春节申遗成功,跟春晚密不可分,没有几十年的坚守和不离不弃办春晚,那有今天的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可谓功在当下,利在千秋。#正月初三#[抱拳][抱拳][抱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