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1-28 23:09
我问常山的朋友,常山有没有古村落?
朋友支吾了半天,说有一个叫球川的村子,可以去看一下。
球川?这名字听起来有些与众不同。
查了一下,说名字源于“山环成球、水汇成川”的独特地貌。
形象一点说,就是像漏斗,或者大铁锅,杭州的龙井村,也是这样的地貌。
村里有三条古道,通衢四省,自古为浙赣边界的商贸重地。
在白鹿书院讲学的朱熹也曾路过此地,他用‘山列锦屏秀,水流翰墨香’来形容这里的山水之美,足见其钟灵毓秀。
村口有一座兴贤塔,省保单位,为明代古塔。
塔身共7层,高约23米,结构坚固,虽经风雨,依然屹立不倒,非常难得。
毫无疑问,这必是千年古村,而且是大村!
川以徐姓为主,历史上曾有‘徐氏一家聚居球川,约千余人’的记载。
村里有一座徐氏旧宅,为省保单位。面积不小,达3500平方,人称三十六天井,是浙西南最大的老房子。
在民间,关于36天井的传说有很多。对我来说,最感兴趣的,是发生在老房子里真实的场景。
球川古村后面有个水库,叫千家排水库,水库完全由人拉肩挑建设而成,前后投入民工343万人,一直到1984年,历经十四年才完工。
这些民工是常山举全县之力,从每个大队和生产队,以及机关事业单位抽调来的,人人背着铺盖自带干粮,建设场景十分壮观。
这些从四面八方云集而至的千军万马,有相当部分临时住在这个老宅里。据当事者粗略估计,老宅有几千号民工同住。所以一时间,老宅的阁楼、厅堂,甚至廊道里,摩肩接踵,挤满了地铺。
这些民工抛家别子,白天在大坝工地上劳动,晚上瘫倒就睡,梦叠梦,乱成一团,却也相安和谐,透着几分人情温婉。
老宅里有一口井,从未干涸过,当年曾供几千人用水。
整整十四年,前后共有343万人参与建设。就在这一座老宅里,想来那是好大的一个家啊!说是全世界住过最多人的老宅也不为过。
老宅是清代同治九年(1870年)建造的,年代不算久远,因此各方面保存完好。
正门上方的“淑气腾辉”四字,同样有故事:
清末年间,球川镇上有一位名叫詹氏的寡妇,年过五十,办事利落。
她带着两个儿子在镇上经营“南货店”,生意兴隆,成为镇上的暴发户。为了给儿子们娶亲,詹氏买下镇中一块十余亩的田地,准备建造房子。
詹氏开始张罗材料,邀请名匠,特别关照石匠在大门口刻上“淑气腾辉”的石匾。
然而,建造过程中花费巨大,花掉了她多年积蓄的七千多两银子,南货店也因经营不善出现亏损,两个儿子又相继去世。詹氏无心继续造房,准备折现出售。
镇上有一大户人家,姓徐,四兄弟勤劳为本,生活不错,只是缺少地基。
听说詹氏打算出售墙基,决定买下再造。徐家兄弟找来在京城开药铺的徐御医,邀上县城里内行的朋友,开始绘图设计。
他们设计了通风、防火、采光大小不一的36个天井,并保留了许多宋元时期的建筑风格。
在建造过程中,徐家兄弟立誓建好房子。一天,桂生在挖墙脚时听到“砰砰”的声音,大家合力挖开后,发现一副红漆棺木,里面装满了金元宝。这些金元宝的来历与一个传说有关:五代十国时,有一年皇上来江南视察,路过球川,喜欢上当地一叶家女子,带入皇宫封为娘娘。叶娘娘思乡心切,郁郁寡欢,皇上为博得美人高兴,同意她回家省亲,派亲信陪同。回到球川,叶娘娘遇见一美俊生,与之交谈甚欢,亲信怀疑娘娘遇上旧情人,挥刀斩了娘娘。原来后生是娘娘的表兄,皇上得知真相后,心怀愧疚,下旨厚葬娘娘,金银元宝悉数入棺。
徐家兄弟为了纪念叶家娘娘的恩德,在竖第一进大门时用了詹家刻好的“淑气腾辉”长石匾,以示后人。
这座老宅,经过专家考证,尽管它建于清代,却保留了许多宋元时期的建筑风格,在浙江地区极为罕见。
整座建筑以砖墙、木柱和青瓦为主体,沿着一条缓坡自南向北延伸,采用传统的五架抬梁式结构。其布局以一条纵轴线为核心,东西两侧严格对称。
古宅严格呈传统的对称布局,但在最大的天井里,原有两棵桂花树,砍掉一棵,这样一来,打破了对称感,反而更有美感。
镇宅之宝是一木雕香案,由樟木制成,尺寸较大,长度近三米,高度超过一米。香案周身雕刻了丰富的人物、神兽等图案,雕工精细,栩栩如生,一看就是宝贝。
正院与偏院、跨院之间通过迂回曲折的走廊相连,走廊四通八达,宛如迷宫。
而为了采光与通风,走廊的拐角处大多设计了天井,三十六天井,各有特色,使整座建筑虚实相生,天人合一。
值得注意的是,这座老房子其内部的下水道从未疏通,即使在梅雨季节涨大水时,室内也毫无积水。
我在想,这是否与球川村漏斗状的地貌,以及鹅卵石的地基有关?
球川村内,各类古建筑保存还有五十多幢,历经百年,别样有韵味。
有些房子还没有完全修缮,目前还能看到原汁原味的古村风貌。
要来的朋友,可以趁早来。
自驾是最好的方式,从杭州出发,沿杭新景高速(G60)前往衢州方向,再转龙丽高速(S33)至常山出口,沿指示牌前往球川镇球川村,全程约3小时。
进入村口的时候,留意一下古塔,可别错过哦。